前言本研究旨在描述胸锁关节(SCJ)脱位的人口学特征、治疗及功能结果。
方法回顾本中心年至年间诊断胸锁关节的病例,采集患者信息、症状、合并伤、影像学检查技术、手术方式、神经血管并发症,发放肩关节问卷评估关节功能。
结果22例胸锁关节脱位患者纳入本研究,77%为后脱位,平均年龄30岁(16–65岁),最常见的受伤机制为运动损伤直接打击(n=11)。13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7例行闭合复位,2例观察。所有患者ASES(AmericanShoulderandElbowSociety)功能结果均为优,87.5%的患者SSV(SubjectiveShoulderValue)评分80。术前纵膈持续受压的比例占50%,1例出现迟发性胸廓出口综合征。无论最终关节复位如何,所有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亦无术后功能不良。
结论本组患者例数在单中心SCJ脱位研究中已算大宗,我们推荐在患者入院后立即行闭合复位,如果关节无法保持稳定或复位不良,则需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无论闭合复位还是切开复位固定,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图1正常胸锁关节CT3D重建(斜位),CR:闭合复位,ORIF:切开复位内固定。
图2闭合复位SCJ后脱位,巾钳经皮向前方牵拉锁骨。
图3切口复位经骨缝合固定。
图4(a)右侧SCJ后脱位(CT冠状面重建)。(b)右侧SCJ后脱位(CT矢状面重建)。(c)右侧SCJ后脱位(CT矢状面重建)。
图5(a)左侧SCJ前脱位(CT冠状面重建)。(b)左侧SCJ前脱位(CT轴位重建)。(c)左侧SCJ前脱位(CT矢状面重建)。
图6左侧SCJ上方脱位(CT冠状面重建,由后向前)。
图7患者筛选及处理流程图。*骺板骨折脱位,8字支具固定,随访6个月功能良好,CR:闭合复位,ORIF:切开复位内固定。
图8切开复位,2.7mm接骨板固定术后平片。
图9(a)右侧SCJ后脱位复位后,残余上方半脱位(CT冠状面重建)。(b)右侧SCJ后脱位复位后(CT轴位重建)。
图号患者术后CT像,骨折复位欠佳但可接受,患者临床结果良好。
来源
骨大夫
图
百度
编辑
李静
我们尊重原创,如有问题,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