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病因RA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RA关节炎的病理主要有滑膜衬里细胞增生、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的形成及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等。
临床表现1.好发人群女性好发,发病率为男性的2~3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为40~60岁。2.症状体征可伴有体重减轻、低热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状。(1)晨僵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不灵活的主观感觉,它是关节炎症的一种非特异表现,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2)关节受累的表现
①多关节受累呈对称性多关节炎(常≥5个关节)。易受累的关节有手、足、腕、踝及颞颌关节等,其他还可有肘、肩、颈椎、髋、膝关节等。
②关节畸形手的畸形有梭形肿胀、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钮扣花样畸形等。足的畸形有跖骨头向下半脱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外翻畸形、跖趾关节半脱位、弯曲呈锤状趾及足外翻畸形。
③其他可有正中神经/胫后神经受压引起的腕管∕跗管综合征,膝关节腔积液挤入关节后侧形成腘窝囊肿(Baker囊肿),颈椎受累(第2、3颈椎多见)可有颈部疼痛、颈部无力及难以保持其正常位置,寰枢关节半脱位,相应有脊髓受压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3)关节外表现
①一般表现可有发热、类风湿结节(属于机化的肉芽肿,与高滴度RF、严重的关节破坏及RA活动有关,好发于肘部、关节鹰嘴突、骶部等关节隆突部及经常受压处)、类风湿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动脉的坏死性小动脉炎,可表现为指、趾端坏死、皮肤溃疡、外周神经病变等)及淋巴结肿大。
②心脏受累可有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结节、心肌炎、冠状动脉炎、主动脉炎、传导障碍,慢性心内膜炎及心瓣膜纤维化等表现。
③呼吸系统受累可有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动脉炎、间质性肺疾病、结节性肺病等。
④肾脏表现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脏淀粉样变和继发于药物治疗(金制剂、青霉胺及NSAIDs)的肾损害。
⑤神经系统除周围神经受压的症状外,还可诱发神经疾病、脊髓病、外周神经病、继发于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经病、肌肥大及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
⑥贫血是R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属于慢性疾病性贫血,常为轻至中度。
⑦消化系统可因RA血管炎、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所致。
⑧眼幼年患者可有葡萄膜炎,成人可有巩膜炎,可能由血管炎所致。还可有干燥性结膜角膜炎、巩膜软化、巩膜软化穿孔、角膜溶解。(4)Felty综合征1%的RA患者可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红细胞计数减少),常有严重的关节病变、高滴度的RF及ANA阳性,属于一种严重型RA。(5)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RS3PE)男性多见,常于55岁以后发病,呈急性发病,有对称性腕关节、屈肌腱鞘及手小关节的炎症,手背可有凹陷性水肿。晨僵时间长(0.5~1天),但RF阴性,X线多没有骨破坏。有56%的患者为HLA-B7阳性。治疗上对单用NSAIDs药物反应差,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疗效显著。常于1年后自发缓解,预后好。(6)成人Still病(AOSD)以高热、关节炎、皮疹等的急性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的一种少见的RA类型。因临床表现类似于全身起病型幼年类风湿关节炎(Still病)而得名。部分患者经过数次发作转变为典型的RA。(7)老年发病的RA常65岁起病,性别差异小,多呈急性发病,发展较快(部分以OA为最初表现,几年后出现典型的RA表现)。以手足水肿、腕管和跗管综合征及多肌痛为突出表现,晨僵明显,60%~70%RF阳性,但滴度多较低。X线以骨质疏松为主,很少侵袭性改变。患者常因心血管、感染及肾功能受损等合并症而死亡。选用NSAIDs要慎重,可应用小剂量激素,对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反应较好。
检查1.实验室检查(1)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补体等(2)自身抗体RA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是RA有别于其他炎性关节炎,如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标志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RF-IgM)、抗环状瓜氨酸(CCP)抗体、类风湿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以及抗核抗体、抗ENA抗体等。此外,还包括抗RA33抗体、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体,抗P68抗体等。(3)遗传标记HLA-DR4及HLA-DR1亚型。2..影像学检查(1)X线片关节X线片可见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及病情进展后的关节面囊性变、侵袭性骨破坏、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及脱位。
X线分期:
①Ⅰ期正常或骨质疏松;
②Ⅱ期骨质疏松,有轻度关节面下骨质侵袭或破坏,关节间隙轻度狭窄;
③Ⅲ期关节面下明显的骨质侵袭和破坏,关节间隙明显狭窄,关节半脱位畸形;
④Ⅳ期上述改变合并有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胸部X线片可见肺间质病变、胸腔积液等。(2)CT检查胸部CT可进一步提示肺部病变,尤其高分辨CT对肺间质病变更敏感。(3)MRI检查手关节及腕关节的MRI检查可提示早期的滑膜炎病变,对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早期关节破坏很有帮助。(4)超声关节超声是简易的无创性检查,对于滑膜炎、关节积液以及关节破坏有鉴别意义。研究认为其与MRI有较好的一致性。3.特殊检查(1)关节穿刺术对于有关节腔积液的关节,关节液的检查包括:关节液培养、类风湿因子检测、抗CCP抗体检测、抗核抗体等,并做偏振光检测鉴别痛风的尿酸盐结晶。(2)关节镜及关节滑膜活检对R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单关节难治性的RA有辅助的治疗作用。
诊断RA的诊断标准、分期、功能及活动性的判断:1.RA的诊断标准(1)美国风湿病学会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如下≥4条并排除其他关节炎可以确诊RA。
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6周)。
③手关节(腕、MCP或PIP关节)受累(≥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有类风湿皮下结节。
⑥X线片改变。
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2)年早期RA(ERA)分类诊断标准年早期RA(ERA)分类诊断标准:1)晨僵≥30分钟;2)大于3个关节区的关节炎;3)手关节炎;4)类风湿因子(RF)阳性;5)抗CCP抗体阳性。14个关节区包括:双侧肘、腕、掌指、近端指间、膝、踝和跖趾关节;≥3条可诊断RA。敏感性84.4%,特异性90.6%。2.病情分期①早期有滑膜炎,无软骨破坏。
②中期介于上、下间(有炎症、关节破坏、关节外表现)。
③晚期已有关节结构破坏,无进行性滑膜炎。3.关节功能分级①Ⅰ级功能状态完好,能完成平常任务无碍(能自由活动)。
②Ⅱ级能从事正常活动,但有1个或多个关节活动受限或不适(中度受限)。
③Ⅲ级只能胜任一般职业性任务或自理生活中的一部分(显著受限)。
④Ⅳ级大部分或完全丧失活动能力,需要长期卧床或依赖轮椅,很少或不能生活自理(卧床或轮椅)。4.RA病情评估RA病情评估需结合临床及辅助检查,判断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的项目包括疲劳的严重性、晨僵持续的时间、关节疼痛和肿胀的程度、关节压痛和肿胀的数目、关节功能受限程度,以及急性炎症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等。
鉴别诊断1.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过程大多缓慢。手、膝、髋及脊柱关节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关节较少受累。病情通常随活动而加重或因休息而减轻。晨僵时间多小于半小时。双手受累时查体可见Heberden和Bouchard结节,膝关节可触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少数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阳性。2.银屑病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的多关节炎型和类风湿关节炎很相似。但本病患者有特征性银屑疹或指甲病变,或伴有银屑病家族史。常累及远端指间关节,早期多为非对称性分布,血清类风湿因子等抗体为阴性。3.强直性脊柱炎本病以青年男性多发,以中轴关节如骶髂及脊柱关节受累为主,虽有外周关节病变,但多表现为下肢大关节,为非对称性的肿胀和疼痛,并常伴有棘突、大转子、跟腱、脊肋关节等肌腱和韧带附着点疼痛。关节外表现多为虹膜睫状体炎、心脏传导阻滞障碍及主动脉瓣闭锁不全等。X线片可见骶髂关节侵袭、破坏或融合,患者类风湿因子阴性,并且多为HLA-B27抗原阳性。本病有更为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4.系统性红斑狼疮本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可出现双手或腕关节的关节炎表现,但患者常伴有发热、疲乏、口腔溃疡、皮疹、血细胞减少、蛋白尿或抗核抗体阳性等狼疮特异性、多系统表现,而关节炎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程度轻,不出现关节畸形。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多种自身抗体。5.反应性关节炎本病起病急,发病前常有肠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大关节(尤其下肢关节)非对称性受累为主,一般无对称性手指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龟头炎及发热等,HLA-B27可呈阳性而类风湿因子阴性,患者可出现非对称性骶髂关节炎的X线改变。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病变发展及不可逆骨质破坏,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最终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的目标。治疗原则包括患者教育、早期治疗、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功能锻炼。1.患者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和耐心,能够与医生配合治疗。2.一般治疗关节肿痛明显者强调休息及关节制动,而关节肿痛缓解后应注意早期开始关节的功能锻炼僵直。此外,理疗、外用药等辅助治疗可快速缓解关节症状。3.药物治疗方案应个体化,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和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也称作一线抗风湿药。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最终生成前列环素(PG12)、前列腺素(PGE1,PGE2)和血栓素A2(TXA2),减少前列素、血栓素等炎性介质的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消肿、解热作用,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为常用的药物,适用于活动期等各个时期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已应用百年,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阿司匹林主要通过对环加氧酶-1(cyclooxygenase-1,COX-1,PGH2合成酶-1)及环加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PGH2合成酶-2)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进行不可逆的乙酰化修饰而灭活COX-1和COX-2,从而阻断前列腺素H(PGH)的生成,减少血栓烷A2(TXA2)的生成,最终抑制血小板聚集。①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②抗炎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同时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活力等减轻炎症反应。美洛昔康:美洛昔康对与炎症有关的COX-2的抑制活性较对COX-1的抑制活性强,因具有好的抗炎作用和较少表1常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药及其中成药的有效成分的胃肠道、肾脏副作用,主要用于轻、中度慢性钝痛,如神经痛、关节痛等,镇痛较强而持久,抗炎症急性渗出作用较吡罗昔康(piroxicam)长,总疗效优于吡罗昔康、双氯芬酸(diclofenac)、吲哚美辛(indomethacin)等药物,是控制风湿性疾病临床症状的主要药物之一。静脉注射治疗急性腰部风湿病与双氯芬酸肌内注射相比,止痛作用较强;肌内注射美洛昔康治疗急性关节疼痛疾病,疗效优于吡罗昔康;与吲哚美辛均能够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疗效和耐受性相似。本品不影响软骨组织的形成或修复过程,而且在每日剂量很低时即可抑制由佐剂性关节炎引起的骨与软骨损伤。在动物炎症模型(主要包括角叉菜胶、白陶土诱发的鼠后爪水肿模型、植入棉花团的鼠肉芽肿模型、角叉菜胶诱发的胸膜炎及液体石蜡为佐剂的结核分支杆菌诱发的关节炎模型),美洛昔康都显示了较强的抗炎活性。沙利度胺:沙利度胺(Thd)因致畸作用撤出市场后又被发现在抗炎及免疫调节方面具有活性,并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麻风并发症麻风结节性红斑、类风湿性关节炎等。Thd具有抗炎活性,主要与其降低体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有关,一般通过2种途径:一是增加TNF-αmRNA的降解从而下调TNF-α的表达;二是抑制TNF-α的重要激活因子NF-κB的产生,从而减少TNF-α的产生。同时,Thd还能激活T细胞受体(TCR)尤其是TH1亚群。有报道称Thd与甲氨蝶呤合用治疗风湿病效果更好,有效率可达80%;与氨羟二磷酸二钠合用对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有较好疗效。Adams等通过对患者体内IL-1,IL-6,IL-8,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得出结论,Thd对风湿病的治疗效果优于皮质激素。塞来昔布:塞来昔布是在我国上市的第一个特异性COX-2抑制剂。国内外进行的多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表明,塞来昔布能改善骨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VAS、患者及研究者对疾病总体状态的评价、关节炎指数等,提示塞来昔布对RA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显著改善。塞来昔布的作用机制就是抑制COX来阻止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而抑制炎症。炎症的初始阶段会诱导COX-2生成,因而导致炎性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合成和聚积,尤其是前列腺素E2可引起炎症、水肿和疼痛。而塞来昔布可通过抑制COX-2阻止炎性前列腺素类物质的产生,达到抗炎、镇痛及退热作用。体外及体内试验表明,塞来昔布与基础表达的COX-1的亲和力极弱,治疗剂量的塞来昔布不影响由COX-1激活的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合成,有很好的抗炎效果;而且不干扰组织中与COX-1相关的正常生理过程,尤其在胃、肠、血小板和肾等组织中。(2)抗风湿药(DMARDs)又被称为二线药物或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常用的有甲氨蝶呤,口服或静注;柳氮磺吡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以及羟氯喹、来氟米特、环孢素、金诺芬、白芍总苷等。(3)云克即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是一种非激发状态的同位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症状的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小。静脉用药,10天为一疗程。(4)糖皮质激素激素不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但在下述四种情况可选用激素:①伴随类风湿血管炎包括多发性单神经炎、类风湿肺及浆膜炎、虹膜炎等。②过渡治疗在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用小量激素快速缓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应首先减少或缓慢停用激素。③经正规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加用小剂量激素。④局部应用如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缓解关节的炎症。总原则为短期小剂量(10mg/d以下)应用。(5)生物制剂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已经有几种生物制剂被批准上市,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几种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①Infliximab(英夫利昔单抗)也称TNF-α嵌合性单克隆抗体,临床试验已证明对甲氨蝶呤等治疗无效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Infliximab可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强调早期应用的效果更好。用法静点,3mg/kg,分别于0,2,6周注射一次,以后每8周静注一次,通常使用3~6次为1个疗程。需与MTX联合应用,抑制抗抗体的产生。②Etanercept(依那西普)或人重组TNF受体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Etanercept及人重组TNF受体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AS疗效肯定,耐受性好。目前国内有恩利及益塞普两种商品剂型。③adalimumab(阿达木单抗)是针对TNF-的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推荐的治疗剂量为40mg,每2周1次,皮下注射。④Tocilizumab(妥珠单抗),IL-6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中重度RA,对TNF-α拮抗剂反应欠佳的患者可能有效。推荐的用法是4~10mg/kg,静脉输注,每4周给药1次。⑤抗CD20单抗Rituximab(利妥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Rituximab也可与环磷酰胺或甲氨蝶呤联合用药。(6)植物药目前,已有多种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植物药,如雷公藤、白芍总甙、青藤碱等。部分药物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4.免疫净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中常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大量循环免疫复合物,高免疫球蛋白等,因此,除药物治疗外,可选用免疫净化疗法,可快速去除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和过高的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过多,还可采用单个核细胞清除疗法,从而改善T,B细胞及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降低血液黏滞度,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同时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目前常用的免疫净化疗法包括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去除术。被置换的病理性成分可以是淋巴细胞、粒细胞、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等。应用此方法时需配合药物治疗。5.功能锻炼必须强调,功能锻炼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及维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说来,在关节肿痛明显的急性期,应适当限制关节活动。但是,一旦肿痛改善,应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进行功能活动。对无明显关节肿痛,但伴有可逆性关节活动受限者,应鼓励其进行正规的功能锻炼。医院,应在风湿病专科及康复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6.外科治疗经内科治疗不能控制及严重关节功能障碍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外科治疗的范围从腕管综合征的松解术、肌腱撕裂后修补术至滑膜切除及关节置换术。
日常护理1、调节饮食:由于类风湿病人常年用饕,且多数饕对胃肠有很强的刺激性,因而主张少吃多餐,以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为主,宜常吃黄鳝、鸭、骨髓、鱼、瘦肉、板栗等,禁忌食生冷辛辣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以免损伤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2、心理护理:类风湿病病程较长,且常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患者思想负担重,认为该病难治愈,甚至放弃治疗,任其发展,以致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对于这种心理障碍,一定要做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3、指导锻炼: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后要逐步加强活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蹬楼梯、打太极拳、慢步长跑、气功、康复训练。较重患者需自己在床上进行关节牵拉、伸展等功能锻炼。 那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见护理方法包括哪些呢?1、类风湿性关节炎饮食方面:首先,对过去曾明显诱发和加重自己病情的食物应该避免食用,其他食物都可以吃,要吃得丰富多彩,才能保证营养全面、合理。当然,不要过多吃肥腻食物、海产品及过酸、过咸的食品。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慢性的,病人处于长时间的慢性消耗中,因此,要注意改善病人的营养摄入,促进病人食欲。要注意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还应注意菜肴的色香味,也可以增加餐饮量或次数,以供给足够的热能。2、类风湿性关节炎运动方面: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之后,有了前述的一些知识,应当积极地、乐观地、长期地对待它。急性期可以短期休息,一般在3周左右,因长期休息,过度限制活动,关节、肌肉废用的结果将造成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反而于健康不利。在慢性缓解期,要加强关节功能锻炼,以保持和增进病变关节的活动功能,防止畸形和强直。总之,应劳逸结合,适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认识到该病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需医患配合,坚持治疗。3、类风湿性关节炎精神方面: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后应当积极地、乐观地、面对它,正确的看待生活,热爱生活,不消极,不悲观,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疾病顽强的作斗争。平时注意防范风寒、潮湿的入侵非常重要,当天气突然寒冷时,应随时增添衣服以防受寒。
饮食针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为大家介绍几种食疗方法:1、黄花菜根酒:黄花菜根、黄酒各50克,将黄花菜根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冲黄酒内服。每日2次,连服数天。本方具有清热通络的作用,适用于热痹、关节红肿疼痛明显者。关节无红热者忌服。2、桂浆粥:肉桂1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将肉桂研成细末,粳米洗净,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肉桂末、红糖,再煮沸1-2次即成。趁热空腹吃下,每日1剂,3—5日为1个疗程,有效再服1-2个疗程。本方具有温经散寒,暖胃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痹。热证及阴虚火旺者禁用。3、独活当归酒:独活、杜仲、当归、川芎、熟地黄、丹参各30克,白酒毫升。先将上述6种药物研细,分别用纱布包好,放入白酒中,加盖密封,放火旁煨24小时,候冷即可,不拘时饮之。本方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亏虚,风湿痹痛者。关节炎早期及热痹者禁服。4、辣椒猪肉汤:瘦猪肉克,辣椒根90克。将瘦猪肉洗净,切块,辣椒根水洗后用纱布包好,封口。再把猪肉、辣椒根、葱段、姜片、花椒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改用文火炖煮半小时至肉烂,去辣椒根,吃肉饮汤,每日1剂。
预后近十年来,随着慢作用抗风湿药的早期联合应用,对关节外病变的治疗以及新疗法的不断出现,使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已有明显改善。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可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完全缓解。研究发现,根据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第一年的临床特点可大致判断其预后,某些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对病情估计及指导用药很有意义。此外,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也与预后有关。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较差的因素包括:关节持续性肿胀、高滴度抗体、HLA-DR4/DR1阳性、伴发贫血、类风湿结节、血管炎、神经病变或其他关节外表现者。类风湿关节炎在晚期、重症或长期卧床患者,因合并感染,消化道出血,心、肺或肾病变等可危机患者生命。
病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