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伏,我用太阳的力量来治愈

年三伏灸时间

引伏灸:7月7日~7月16日(10天)

初伏灸:7月17日~7月26日(10天)

中伏灸:7月27日~8月15日(20天)

末伏灸:8月16日~8月25日(10天)

末伏加强灸:8月26日~9月4日(10天)

有人问了:为什么三伏天要做艾灸?

那我问你:炎炎夏季,特别是三伏天,什么最旺?

当然是天上的太阳最旺,人体阳气也到了最旺盛之时,那么,此时该用什么来鼓舞阳气、调整阴阳?

当然是——地之阳:艾灸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艾灸称之为地之阳。

中医认为:寒则瘀、瘀则凝、凝则堵、堵则造成酸麻胀痛,严重些易积成炎症,再严重些就会导致肌瘤、囊肿、癌症!

三伏天,在阳气最旺的夏季,利用天之阳、地之阳、人之阳三重力量,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固本扶阳,此时治疗可以最大程度治愈疾病,特别是冬病。

冬病

冬病主要指人体受寒气侵袭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常见的如反复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鼻炎、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呈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加重,夏季有所减轻。

一些慢性疾病的艾灸方法

治疗肺系疾病的常用穴位主要有肺俞、心俞、膈俞、膏肓、定喘、中府(均为双侧),每次选用3个腧穴,若局部有破溃或者瘢痕,可以选择其他3穴;

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辨证,可加取风门、脾俞、肾俞、足三里、大椎、天突、神阙、关元、中脘、内关等穴。

治疗骨关节病的常用穴位大椎、肝俞、脾俞、肾俞、命门。

另外,胃寒选中脘,肾阳不足选肾腧、命门。

具体操作:艾炙每伏第一天为最佳,能持续最好

隔姜灸或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左右。

疾病患者(轻):伏前加强一次、入伏后每伏不少于两次艾灸,伏后灸一次。

疾病患者(重):伏前加强两次、入伏后每阶段不少于三次灸,伏后灸两次,更可选择连续灸。

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所以艾灸时间、疗程、取穴要自己灵活掌握,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最重要。

正气靠德养升阳扶正气排毒必升阳养生先排毒健康产业集团身德堂

中国排毒养生专家千鹤老师

联系

自然疗法养生专家dlc_-

没有冬病的健康人群,也可以做三伏灸

日常保健(无疾):可在每伏第一天艾灸,中脘、神阙(肚脐)、关元、足三里、命门这些扶正的穴位,都可以艾灸。

儿童:小孩子一般脾胃还没有发育完好,加上肺弱,因此容易感冒、咳嗽,还容易犯跟脾胃有关的病症,因此可以多给孩子艾灸身柱、神阙(肚脐)。







































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好白癜风
男性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jlz2010.com/jbbk/1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