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的骨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国家一级教授,原北京医学院副院长、医院原院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首任主任委员,医院骨科创始人、博士生导师,冯传汉教授,于年6月16日9时40分逝世,享年岁。
冯传汉教授献身医学、追求真理的理想信念,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勤勉质朴、弘毅宽厚的人格魅力,光明磊落、实事求是的崇高品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医院人”,成为一个时代的丰碑。
矢志学医以解除人民疾苦为己任
年1月26日,冯传汉出生在湖北汉医院一位普通医生家中。
儿时的冯传汉最乐于做的事情,就是看父亲怎样诊病、怎样手术、怎样换药。
父亲行医时的品德风范、同胞的贫瘠苦痛都在他幼小的心灵刻下烙印。
时光荏苒,耄耋之年冯传汉教授再回燕园,在未名湖畔留影
年,冯传汉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科,获理学学士学位,并以优良成绩获“PhiTauPhi金钥匙奖”。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协和医学院,年从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获得“外科学奖”。
毕业医院任外科住院医师,开始了他的从医生涯。
冯传汉在做生理学试验
在此后70余年的临床教学科研实践中,冯传汉始终倡导并身体力行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与思想,为千万患者解除疾苦,为千万家庭带来希望。
躬耕不辍与“人民”同行77载
年,侵华医院,冯传汉跟随钟惠澜、林巧稚、孟继懋等多位知名专家医院(现医院)工作,从此扎根在这里,整整77载。
医院外科团队合影(前排居中者为谢元甫、左二为孟继懋,右二为钟惠澜,右一为冯传汉)
年,冯传汉任外科住院总医师,推行三级查房制度、住院总医师制度、病案管理制度、护理制度等一系列规范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院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极大提升。此后历任外科副主任、医务主任。
年,医院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他狠抓“三基三严”,率先在外科推行助理住院医师制度,并逐渐推广到全院,医院人才培养领域的划时代举措。
冯传汉教授在图书馆博览群书
年冯传汉出任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他高屋建瓴地指出~~
“医院必须医教研全面发展,医院发展的根本是学科,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学科带头人选拔必须德才兼备,中青年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这一重要思想理念,对医院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年冯传汉离开管理岗位后,医院发展建设,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医院变迁,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苦心孤诣推动中国骨科学发展
年冯传汉在外科主任孟继懋教授的支持下,成立了医院外科骨科组,并任骨科组组长,从此开始了与中国骨科学发展的一世情缘。
50年代初期,冯传汉率先在国内开展屈指肌腱损伤的修复手术,并发表中国第一篇手外科论文,为我国手外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在骨结核、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习惯性肩关节脱位、骨肿瘤切除、关节重建假体设计与应用等领域不断探索,为患者解除痛苦。
年,冯传汉应邀出席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年冯传汉在《中华外科杂志》发表关于骨巨细胞瘤的研究论文,成为我国骨与软组织肿瘤研究的奠基人。年,冯传汉应邀赴美国出席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并当选为美国骨科医师学会荣誉会员。年,在冯传汉的倡导下,中国第一个骨肿瘤研究室成立。
冯传汉主持完成的骨巨细胞瘤相关研究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在医学研究领域的丰硕成果,冯传汉被授予“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特殊贡献奖”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冯传汉(右二)被授予美国骨科医师年会名誉会员
由于在骨科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冯传汉于年当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他团结带领广大骨科医务工作者,共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专业技术队伍成长,进一步推动中国骨科专业发展。此后冯传汉先后受聘为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并荣获“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终身成就奖”。
家国于心爱国是不曾改变的情怀
年3月,冯传汉积极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号召,参加北京市第二批抗美援朝志愿手术队,并任副队长。
他带领手术医院,先后治疗余名抗美援朝 伤员,并为当地培养了一批部队专科医生。
北京市第二批抗美援朝手术队医院小组合影,冯传汉(左一)任副队长
年-年,冯传汉多次代表国家卫生部赴索马里、几内亚、阿尔巴尼亚、朝鲜等国家执行医疗任务,作为仁爱使者把中国医生的济世之行传向世界。
冯传汉先后于年、年随卫生部代表团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为中国医学对外交流、为国际医疗卫生事业奔波忙碌。
冯传汉教授(左一)赴非洲几内亚执行医疗任务
桃李丹心毕生投入医学教育工作
年医院成立教研组及教学办公室,冯传汉任医疗系副主任。没有合适教材,他带领教师自编讲义,没有教具,就自己打磨绘制,探医院临床教学体系。
医院四名研究生导师之一,医院研究生培养的序幕。
冯传汉教授与北京医学院博士生导师讨论医学教育(左起曲绵域、王德炳、冯传汉、王志均、王夔)
年,冯传汉出任北京医学院副院长,他科学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强调~
“人才与学科是高校发展的基石,只有拥有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和优势学科的支撑,大学才能发展;强调医学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贯穿教育培养的全过程,要建立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完整体系,要终身学习,要智能与技能并进,要在实践中培养能力,要帮助学生树立能够获益一生的良好思想作风。
”冯传汉教授和学生
冯传汉年成为国家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培养出诸多优秀医学人才,许多已是卓然大家。
他不仅关心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更重视德育的培养,通过言传身教赋予学生终生学习的理念。
由于在医学教育上的重要贡献,冯传汉获得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北京大学“蔡元培奖”、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
勤勉质朴作一辈子勤奋的学生
冯传汉在学术文字编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先后担任《北京医学院学报》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社长,年冯传汉当选《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主编,并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总编奖”。
耄耋之年的冯传汉依然勤勉耕耘、笔耕不缀,医院发展和医学教育,并致力于整理史料记录历史,把历史智慧留给后人。
82岁主编了《肩关节外科学》,获“卫生部医药卫生杰出著作奖”。
87岁主编了《骨科肿瘤学》,并发表了《再谈极端负责、极端热忱、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文章,再次强调医学教育的核心是:德育为先,以人为本,要注重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科学精神,要注重物色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有特色的学科。
89岁主编了《临床骨科学》和《中国现代骨科史料》,系统记录了中国现代骨科发展的演变历程。
90岁收集整理了《医院骨科成长发展的60年》,完整记录了医院骨科医、教、研主要工作和人才培养历程。
90多岁高龄的冯传汉教授依然每天在办公室阅读文献、编撰书籍
93岁依然时刻关心我国医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思索解决办法,撰写论文《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几点反思和认识》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并编著了《基础英语概要——英语读写指南》,对于医学生英语学习提出中肯的方法指导。
95岁完成了约6万字“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及其相关基础知识”笔记,并坚持研读英文文献和新出版的医学教科书,以了解现代医学进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99岁手写数万字的《大学教育与医学教育的再教育和再认识》读书札记,并悉心整理成册。书中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医学教学改革以及国家医学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分析。
岁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特颁发“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以表彰冯传汉教授一个世纪以来的勤勉耕耘、高风亮节。
年冯传汉教授接受凤凰卫视采访讲述医院百年历史故事
岁年,医院建院周年,医院百年历史补充完善了珍贵的史料。
冯传汉教授表示~~
“我愿意在有生之年为国家的医学事业、为人才的培养、为医院,继续做些有益的事。
”明德惟馨永远激励和鞭策后来者
冯传汉教授一生热爱祖国,立德树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为医院为中国骨科学发展贡献毕生精力;
一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