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脱位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1.损伤性脱位:因暴力作用于正常关节引起的脱位。此类脱位最多见,多发生于青壮年,儿童、老年人较少见,上肢脱位多于下肢脱位。
2.先天性脱位:因胚胎发育异常或胎儿在母体内受外界因素影响引起的脱位。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3.病理性脱位:因关节结构遭受病变破坏而引起的脱位,例如关节结核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脱位。
4.习惯性脱位:由于创伤造成缺损或关节附近较大的撕脱骨折,使关节稳定结构遭到破坏。若第一次复位后治疗不当,屡次复发而形成。最多见于肩关节。
二、按脱位后的时间可分为两类
1.新鲜脱位:一般指脱位时间未满3周者。
2.陈旧性脱位:脱位时间超过3周者。
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1.有外伤史
2.临床症状患处疼痛、肿胀、关节功能丧失。有时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3.特殊体征
⑴畸形:关节脱位处有明显畸形。移位的骨端可在异常位置摸到,肢体可变长或缩短。
⑵弹性固定:脱位后由于关节囊周围韧带及肌肉的牵拉,使患肢保持在异常的位置,被动活动时感到弹性抗力。
⑶关节空虚:脱位后可在体表摸到关节所在的部分空虚。
4.x线检查对确定脱位的方向、程度、有无合并骨折、陈旧性脱位、有无骨化性肌炎或缺血性坏死等有重要作用。
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1.复位
以手法复位为主。复位最好在伤后3周内进行,时间越早复位越容易,效果也越好。脱位时间较长时,关节周围组织挛缩、粘连、血肿机化、空虚的关节腔被瘢痕组织充填,手法复位难以成功。
⑴手法复位应在无痛和肌肉松弛的条件下进行,并根据脱位关节的类型、关节脱位的机理、脱位的部位及局部解剖进行牵引和对抗牵引,采用杠杆作用、旋转作用、提拉作用等方法,使脱位的关节端,按脱出的途径退回原处。严禁动作粗暴和反复复位,否则将加重损伤甚至造成骨折或血管神经损伤。
复位成功的标志是被动活动恢复正常,骨性标志复原,x线检查显示已复位。
⑵切开复位的指征:①有关节内骨折,经手法复位失败者;②有软组织嵌入;③陈旧性脱位手法复位失败者。
2.固定
复位后将关节固定于稳定位置2-3周,使损伤的关节囊、韧带、肌肉等组织得以修复。陈旧性脱位固定时间适当延长。
3.功能锻炼
在固定期间要经常进行关节周围肌肉的舒缩活动和患肢其他关节的主动运动。固定解除后逐步进行患肢的主动功能锻炼,并辅以理疗、中药烫洗等,促使关节功能早日恢复。严禁粗暴的被动运动。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版权敬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在线咨询骨科专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