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盛和夫人生是为心的修行而设立的道场

稻盛和夫(.1.21-.8.30)

享年90岁

敬送稻盛和夫先生一路圆满

归心送别

年8月30日,被赞誉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离世,终年90岁。

在我心中,稻盛先生是一位大智者、大圣人。不仅仅在于他一生把三家公司做到了世界强,更在于他在经营公司背后有一套完整的生命哲学。若把这句哲学浓缩为一句话,那便是:人生来这一趟,走的时候灵魂有没有比来的时候更高尚些、是否留下更有价值的意识体?

他年少时也经历了许多挫折,生病、战争、失业,差点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加入黑社会。不过命运最终指引着稻盛和夫先生走上了认真工作这条路。因为对佛法的投入领悟,他把佛法六度(六波罗蜜)与工作结合起来,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经营哲学:

第一,努力去思考如何透过自己的工作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和贡献——这就是“布施”;

第二,戒勉自己、简朴生活,抑制利己之心,做到无私——是为“持戒”;

第三,勇于接受和面对诸行无常的人生,愉快接受任何磨难——就是“忍辱”;

第四,全身心投入工作,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是“精进”。

因为身处制造业,在研发新陶瓷的过程中,稻盛先生说他多次感觉到「伟大之物」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无论把祂称之为神,称之为道,或是其它,祂一直都在,只要我们足够虔诚,足够投入,就能发现祂的光辉。

大约十年前,我曾在一次商务活动中有幸遇到稻盛和夫先生。那时他已经80岁了,但是精神奕奕,他来国内为企业家们上经营管理的课程。唯一的一堂讲座中,老先生没有讲什么哲学,讲的是非常落地非常实操的财务与会计。我当时对此一窍不通,听着觉得没劲,也听不懂。现在想来,稻盛先生知道企业家们需要了解什么,因为时间宝贵,他并不空谈,只给干货。

晚宴时,近千人的餐厅,稻盛先生举着红酒杯,一桌一桌走上前,轮流向大家敬酒,还特别跟我碰了杯,大概是对女生的鼓励吧。至今记得他的笑容,极其谦和又轻松,眼睛透着精气神。

听国内《活法》的出版人说,稻盛先生的生活非常简朴。像他这样级别的企业家,都会有好几位保镖,但稻盛先生例外。他觉得一个人堂堂正正,不怕这些。他和太太一直住在非常普通的日本公寓里,就像一位普通工薪族。他的太太还是会去菜市场买菜,吃穿住用都非常简朴。稻盛先生说,这并不是怕贫穷,而是觉得贪图享乐,心里会不安。

稻盛先生说,“一旦奢侈,就会傲慢”。他引用禅宗里的一句话,“起身半张席,躺下一张席。”人过日子并不需要那么多东西,太过于沉迷在物质里,就会失去谦卑之心。

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读稻盛和夫先生的作品,无论是一位灵性疗愈师,还是创业者,或是大学生。稻盛先生的书能打动这么多不同领域的人,我想,根本原因就是他的做法和心法,都和我们真实本性相呼应着。

我们本来就是光,就是纯净的意识,但这本性似乎蒙上了厚厚的灰尘,被无数局限的观念给束缚住了。而一位化身为成功企业家的老人家,以他这一生精进持恒的行走,鼓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发自内心意识到:人生一世,珍贵无比,我们可以像他这样活着,活出生命的无限光明和价值。

稻盛和夫先生,感恩您给到世人的典范,感恩您无私的分享,愿您在天上继续照明地上的人们!

以下和你分享稻盛和夫先生的生命哲学,相信我们都会学到些什么。

1

不管遇上好事或坏事,都感谢

不管眼前的状况多么严酷,既不能怨恨,也不能屈服,重要的是一以贯之地积极应对,以“感谢之心”去面对。

遭遇灾难、陷入困境、结果不如人意,如果人格没有得到相当程度的磨炼,我们往往会口出怨言:“为什么偏偏让我遭此不幸?”

另一方面,好运连连,什么事都称心如意,这时候应该能说感谢了吧?但这也往往做不到。撞好运、遇好事,那是我应得的,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的人还不满意,认为“还不够,还要更多”。贪得无厌,这就是一些人的本性。

就是说,不管遇到好事还是坏事,要抱感谢之心同样都很困难。

其实,在直面灾难、苦难、不幸状况的时候,正是表达感谢的绝好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种严酷的环境、局面,能够锻炼我们的心志,磨炼我们的灵魂。

经过长期宗教或精神修行的人,或许自然而然就养成了感谢一切的习惯。但是,我们这些未经修行的人,必须强迫自己心怀感谢,做到这种程度。

这虽然是一个很单纯的人生秘诀,但没有任何人来教我们。学校不会传授给学生,父母恐怕也教不了孩子。因为头脑里知道这种生活态度的重要性、能在人生中真正加以贯彻的人,确实凤毛麟角。

在我迄今为止的人生旅途中,每逢应该表达感谢的场合,我不由自主、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南曼,南曼,谢谢”。

“南曼”是“南无阿弥陀佛”的方言发音。在遥远的幼年时期,父亲曾带我前往一个念佛的地方。这句话是我在那里学会的。

当时,父亲牵着我的手,走在日落后阴暗的山路上。好不容易才到达山林深处的一处简陋小屋,小屋里传出僧人诵经的声音。

我们坐了下来。僧人督促参加者一个个地到佛坛前叩拜,我学着父亲的样子,双手合十祈愿。

那僧人用安慰的口吻对我说:“今天大老远从鹿儿岛市内过来,不容易吧。”

然后他继续说道:“孩子,你今天来参拜,已得到佛的认可,今后就不用再来了。但是从今往后,每一天你都必须念诵‘南曼,南曼,谢谢’这句话,向佛表达感谢之意。”

从那以后,这句话就埋入了我的心田,成为我人生的巨大财富。

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年轻时还饱受挫折。像我这样的人,居然在企业经营领域有了一定成就,可能就是因为我理解了这句话,并时时将感谢之意挂在嘴边。

2

度过严酷人生的秘诀:

“愉快”地接受灾难

佛教讲:“思念造业。”就是说,心中所思,会成为“业”,即成为原因,原因制造出现实这个“结果”。

当灾难到来时,如果我们的心态不对,就可能唤来更大的灾难。避免这一点的方法就是“愉快”地接受灾难。

我小的时候,家中的叔叔染上了肺结核。我非常害怕自己也被感染,于是每次路过叔叔的房间,都会用毛巾捂着鼻子,快速跑过去。结果日夜陪护叔叔的哥哥和父亲安然无恙,反倒是最小心的自己患上了病。

病中看了一本书,书中一句话让我极其震撼:“我们内心有一块吸引灾难的磁石。生病是因为有一颗吸引疾病的羸弱的心。”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正是自己躲避疾病的心念,反而招来了疾病。

得病没多久,战争爆发了。居民区被飞机炸得稀巴烂,人们开始恐慌,纷纷往山里逃亡。我本就觉得自己活不长了,面对别人避之不及的轰炸,反而毫无畏惧。

在逃命路上,我冒着枪林弹雨主动去帮扶那些行动不便的人。没想到,不仅炮弹没炸到自己,就连肺结核都在战火中自愈了。这一番经历给我很深的启发:人生中遭遇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内心的磁石吸引而来。

灾难发生,意味着消业。大的灾难能够消业自不必说,即使是很小的灾难,也能消业,所以应该高兴,即使心里不这么想,也要使用理性让自己高兴起来。这很重要。

给予我这个珍贵教诲的,是我的人生导师——原临济宗妙心寺派管长西片担雪法师。我在许多事情上,都曾向他请教。

以前,京瓷在没有获得许可的情况下,制造和提供了医疗用的人工膝关节。这件事,媒体曾广泛报道,并对京瓷展开了激励的批评。尽管这个事情有特殊背景,但我对此不做任何辩解,只是反复道歉谢罪。

京瓷总部门前,接连几天布满成排的摄像机,电视上多次播放我低头谢罪的镜头。我身心俱疲,于是前往法师处请求指点。

法师像往常一样沏好了茶,仔细聆听我的倾诉,然后对我说:“很好啊,灾难降临之际,也就是过去造的业消失之时。遭受这么一点批评就能消业,必须庆祝一番啊。”

一心想着法师肯定会安慰我,没想到法师竟然这样说,我觉得他这话未免冷漠无情。

但是,仔细咀嚼了这段话,我的心灵被治愈了,深感慰藉。

活着从来不遭遇灾难的人不存在,灾难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以意想不到的形式袭来。

这种时候,不能意气消沉,不能堕入绝望的深渊。要为此高兴,并予以感谢,然后跨出新的一步。

3

让成功持续的最重要“干法”,就是“无私”

让成功持续的所谓“干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私”,就是抱着无私之心去工作、去做事。

以前曾有盛和塾的塾生问我:“当社长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关于“社长要诀”我做了如下阐述:

第一,社长必须设置严格区分公和私的界限,就是说绝不能公私混同,特别是在人事问题上,不可有丝毫的不公平。

第二,社长对企业要负无限大的责任。为什么?因为企业本是无生物,而向企业注入生命的唯有你社长一人。企业是否充满生机,取决于你以多大的责任感将自己的意志注入企业之中。

第三,社长的存在既然如此重要,社长就必须将自己整个人格、将自己的意志注入企业中。

要诀还有若干条,但开头这三条说的是:“经营者不可有一丝一毫的私心”,就是强调了无私的重要性。

在我当社长的时候,我常说这样的话:作为社长,我虽然也是稻盛和夫个人,但放第一位的必须是公司的事情。公司不会发声,“还得扩大销售额”“得让经营更加稳健”这些话公司自己不会说,作为社长,我必须说,我必须充当公司的代言人。

我是人,公司不是人,而是无生物,我必须代表公司,“公司要求这么干!”我必须代言。那么,我何时回归到我个人呢?当我返回到个人的时候,我就要思考我个人的私事,这时候公司就无法发挥它的功能。但这么做是不行的。既然当上了社长,虽然可怜,但已经不允许再回到自己个人了,社长必须彻底地排除自己的私心杂念。

当我这么想的时候,我就公开宣布“京瓷公司不采用世袭制”。“我不让我的孩子来继承公司的事业,也尽量不让我的亲属亲戚进入公司、担当重任。不可加进‘私心’,要让和我一起同甘共苦的干部员工来担当将来的社长、会长。”我就是这么想的。

从头到尾贯彻这种无私的精神,看起来似乎不近人情,是违背人们正常感情的行为。但我相信,这是位于众人之上的领导人必不可缺的条件。

另外,正是看到经营者这种无私的姿态,员工们才会想:“我就跟定这个人了!”“如果是为他的话,我愿意拼命干!”同时,因为经营者自己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就可以严格要求员工。

实际上,对于工作马虎的员工,我常常会这么斥责他们:“为了包括你在内的全体员工的幸福,我率先垂范、从早到晚、拼命努力,你却如此马马虎虎、敷衍塞责,行吗?为了你自己,为了你的家族,也为了周围的伙伴,你得认认真真地干,不要让我为难。”

受到批评的员工,因为不是为了经营者的私利私欲,目的是为大家,是为脱离了私自的公,他们也会鼓励自己,把自己具备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4

当下极度认真、专注

就是最好的精神修行

始终心怀感谢,谦虚律己,同时不忘对他人施以关爱和善意。这样的心态就是吸引美好现实的原因。

英国思想家詹姆斯·埃伦在其著作《原因与结果法则》一书中,做了以下论述:

“有一种倾向,(中略)不管是眼前的目标,还是人生的目的,心灵纯洁的人总是远比心灵肮脏的人更容易达成。“

在我们身边,有一些人虽然头脑并不聪明,也说不上有多能干,但是,他们以纯粹的动机发起挑战,不懈努力,最终完成了大家都认为难以完成的工作。

另一方面,才华出众的人制定了缜密的计划,却不能顺利推进。

因为不管多好的计划,如果其动机源于邪念,那么即使获得一时的成功,这种成功也无法持续。

那么,净化心灵、美化心灵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全神贯注地投身于眼前应做的工作。

全身心投入工作时,怨恨他人、憎恶他人的杂念就不会浮现。犹如禅僧坐禅一般,当下的心灵会变得纯洁、美好。

为了磨炼心灵,我们没有必要特地去坐禅,没有必要居深山。只要将全副精力投入眼前的工作,在当下这个瞬间极度认真、极度专注,就是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精神修行。

埋头工作获得的收获不止于此。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心灵就能得到净化。

而当心灵处于纯粹状态时,人就能触及所谓的“宇宙真理”,也就是触及事物的本质。

可以说,这是度过人生这一严酷旅程的“秘诀中的秘诀”。

“死亡只是肉体的消失,意识体将会轮回转世。人生在世的目的,就是净化这个意识体,也就是磨炼灵魂,提升心性。”

——稻盛和夫

文章整理自:

《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翻译:曹岫云)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翻译:曹寓刚、曹岫云)

图文版权归创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njlz2010.com/gjjhbx/15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