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32%,骨质疏松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
我们往往认为,骨质疏松是因为年龄大了,骨质流失严重或长期缺钙所致,其实,还有8~15%的患者是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
那长期服用哪些药物可能会诱发骨质疏松呢?
据临床研究发现,以下几类药都会影响骨骼健康:
强效抗炎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主要功能是治疗严重急性感染和炎症,除此之外,它还能治疗呼吸疾病、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等等。
虽然功能强大,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会促进人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增加钙、磷排泄,妨碍骨基质的形成;还会导致患者肌力下降,进一步诱发骨质疏松。
数据显示,在治疗糖皮质激素常见的并发症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居首位,约26%。
注意: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期间,若出现难以解释的、逐渐加重的腰背痛、关节痛或关节活动受限时,均应考虑是否发生了骨质疏松,适当调整用药。
抗凝剂肝素、华法林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在临床中常用来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普通肝素会干扰骨髓基质细胞的转化,抑制维生素D的活性,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低分子肝素使用3~6个月不影响骨密度,但长期应用也会导致骨量减少。
华法林一方面会影响维生素K的合成,另一方面会干扰骨转化。
抗胃酸药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质子泵抑制剂会影响钙、维生素B12和双膦酸盐的吸收,以及破骨细胞的质子泵活性。
研究数据显示,使用7年及以上此类药物者,患骨质疏松风险会增高。
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此类药物易导致肝脏受损,从而影响肝脏酶活性,阻碍体内维生素D的转化与代谢,降低钙磷的吸收,诱发骨质疏松。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长期使用此类药会促进维生素降解,消化道对钙质的吸收减少,骨容量就会下降,骨折和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增加。
促骨形成药甲状旁腺素、氟化物甲状旁腺素与生长激素有协同作用,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但长期服用可能造成人体内的钙磷失衡,从而引起骨骼脱钙、骨吸收增加,进而导致骨质疏松。
氟化物是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其中一类。氟能有效刺激成骨细胞,但密度过高,则会伤害成骨细胞,可导致软骨症。
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在用药早期无明显症状,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视。那我们该如何预防药物型骨质疏松的发生呢?
调整用药短期服用某种药物并不会对身体有影响,但“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就会有多种不良反应。
因此,一旦出现如说明书上所述的不良反应,就要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使用量或换药。
定期监测对于长期服用以上药物的患者,建议在用药期间定期监测骨密度,便于及时发现骨质疏松情况,以免对身体机能造成严重影响。
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钙剂、维生素D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因此,平时也不能忽视二者的补充。
除了长期服药人群,绝经后的女性、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爱抽烟喝酒的人、有家族病史者都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平时要多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建议多吃奶制品、深绿色蔬菜以补充钙质;而晒太阳则是补充维生素D的最佳方式之一。
大家都在看▼
?退休后最好的医生、最好的保养品、最好的养老方式……一定要看!
?植物油比动物油更健康?这5个用油误区,几乎家家都有,赶紧自查!
?新春伊始,“有才会玩”专列带您去踏青!~软卧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想第一时间看到“有才内容”
只需简单三步
「星标」深圳老有才了即可
点击“阅读原文”直通开往春天的专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