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在福建泉州的一个物理世家,一代巾帼谢希德诞生了。谢希德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和表面物理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在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谢希德满怀干事创业的热情,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来到复旦大学任教。作为复旦大学首位女校长,她开创了复旦与海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国际合作,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作出了重大贡献,复旦五大书院之一的希德书院便是以她的名字命名。
年是谢希德诞辰周年,为纪念谢希德至真至诚的爱国之情和敬业乐群的为师之心,我在寒假之前就通过学校档案馆搜集资料,积累素材,寒假才至,立即拿起画笔,钻研创作,于宣纸之上再现谢希德老校长的音容笑貌,用画笔述说爱国荣校的动人故事。
纪念谢希德一百周年诞辰
尺寸:xcm
谢希德老校长生于战乱年代,求学之路颠沛流离。豆蔻年华之时,不幸患上股关节结核,饱受病痛折磨,历经生死考验,但她并未向命运低头,在卧床治病期间自学了大学英文、数学,以惊人的意志与毅力战胜了病魔。
年夏天,终于可以丢掉拐杖行走的谢希德参加大学入学考试,以优异成绩被浙江大学物理系录取,但因父亲不愿家人分离多处,谢希德就在父亲任教的厦门大学一年级插班就读。大学期间,她比任何同学都珍惜时光,分秒必争,黎明即起,一头扎进课堂或实验室,4年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从厦门大学毕业。
尺寸:80x50cm
年,自美国学成归来的谢希德来到了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在她的积极推动下,创办了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和复旦8个新的物理研究室,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实验室里,谢希德教授最喜欢与学生们坐在一起,讨论晶体的结构,畅想物理的未来。每一节课,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让理想高高飞扬。
尺寸:70x70cm
年,62岁的谢希德出任复旦大学校长,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她的身影不仅出现在校园里,也出现在社会上,在繁忙的校务和教学活动之外,她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主席。年,邓小平同志在上海接见了谢希德,两人亲切握手交谈,互相问好。
尺寸:70x70cm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谢希德老校长的学生遍布天南海北、世界各地,每逢新年,谢希德老校长与丈夫曹天钦先生都会收到许多来自国内外的贺卡和年画,他们用绳子把一张张满含心意的贺卡和年画穿挂在客厅里,感受来自学生的祝福与爱意。
尺寸:70x70cm
斯人已去,风骨犹存,谢希德老校长的赤心报国与行为世范虽经百年,仍历历在目,时刻提醒着青年学子们要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谨记家国使命,为祖国贡献青春和力量!
(作者系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新世纪艺术馆常务副馆长,现工作于复旦大学总务处)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蔡志华
文字编辑:张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