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头条她们是最可爱的海南天使在麻风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303/8708944.html

  11月18日下午,海口市三江镇发生了群体性事件。当天上午,因担心将建的3医院造成环境污染,一批村民聚集在海口三江镇海南康乐花园项目工地,与工人、公务人员发生冲突。

  据《南岛晚报》年报道,康乐花园项目由海南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海口市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海口市结核病防治所合建。其中,海南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主要是投建海南省麻风病院村,供海南省已治愈但由于身体残疾等原因无法回归社会的麻风病员居住疗养。那么,这些麻风康复者的生活是怎样的?今天,让我们跟着两位海南麻风病人的守护天使邢少云和冯凤荣,一起走进这些麻风老人的世界。

“麻风村”老人与他们的守护者邢少云

  

  海南省“麻风村”,一个人为聚居形成的“村落”,这里居住着名平均年龄超过75岁的老人,他们大多年少进“村”,却再也没离开过……

  邢少云19岁那年也来到了这个“麻风村”,一待就是20年,但这却是她的职责。

  11月28日,记者来到位于海南省海口市西海岸的“麻风村”——海南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康复小区见到了已经是该康复小区护士长的邢少云,并记录了她和麻风病康复者的一天。

  年,20岁的邢少云从海南省卫生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海南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康复小区工作。病区偏僻荒凉,很多老人都养狗护院,邢少云每天都是“一手提着防狗木棍,一手端着治疗盘”去给患者做护理。

  “自己的心理障碍容易克服,而麻风病康复者的心理却很难改变。当初给他们送药物,他们是不肯让你递的,你必须丢在地上,他们自己去捡。”邢少云说。

  由于工作性质,这里的护士极不稳定,甚至一度招不到。20多岁的邢少云因为工作“吓”跑了想要与她交往的男孩子,亲戚朋友也想方设法的让她转岗离开。最终,邢少云还是选择了这份她称作事业的“麻风村”。

  ▲经过20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邢少云成了“村”里老人的口中的“女儿”,每当邢少云和同事开始巡护病房时,老人们都会主动上前寻求慰藉。

  ▲由于麻风病毒会损害神经,患者手脚可能会在一夜间发生痉挛、萎缩,邢少云每天都会为他们按摩、擦拭手脚,帮助恢复。

  ▲这里的康复者很多因感染被截肢,邢少云必须经常查看截肢部位的情况,哪怕一点擦伤也要及时处理。麻风病会让身体麻木,造成供血不足,一旦有外伤很容易感染溃烂。

  ▲康复中心的康复者们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患者,现在早已没有传染的危险,邢少云也只会在为他们处理溃烂部位时才加以防护。

  ▲医院得不到专门的护理,周边市县的患者会选择入住到这里。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基本都可以康复。

  ▲整个康复小区被包围在新建的楼宇中。海南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康复小区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在当时看来偏僻的地理位置上,现在已经成为海口市房价最贵的地段之一。

  ▲麻风病会让人失去劳动能力,只能在“麻风村”得到安置。黄阿公今年已经93岁,建国前就已经来到这里,吴阿婆也已待了60余年,两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结为“夫妻”。按照当时的规定,麻风病人的婚姻,法律上是不予承认的。

  ▲年近八旬的邱阿婆一辈子未嫁,麻风后遗症伴随着抑郁症,使得她不愿与人交往,只有见到邢少云才勉强露出笑容。邢少云说,孤寡老人在这里占了大半,他们生理上的创伤远不及心理上的痛苦,为此,康复中心的医生、护士也要经常与他们交流谈心。

  据统计,该康复中心平均每年就有4名老人去世,最后为他们送终的只有这里的医生、护士们。

  ▲周边的菜贩每天早上都会来到“麻风村”卖菜,买菜的任务则交给了行动较为便利的人完成,买好后,他会敲击院里的大钟让各家取回。

  ▲对他们来说,做饭已属不易,但基本都是各自开伙。在康复中心的康复者,除去免费护理外,政府还会额外补贴元的生活费。

  ▲除了麻风病所留下的身体创伤,康复者与常人无异,他们的家人也会搬来与他们同住。

  ▲为了养活搬来一同居住的老婆、孩子,这位康复者还会驾驶三轮车在周边拉客赚钱。

  ▲除了日常护理,邢少云还会定期为康复者培训自护技能。

  ▲年,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邢少云和一批麻风病康复护理工作者被派往云南和上海进行了专业足底溃疡康复培训。回来后,邢少云带领康复小区的护理人员经过3年努力,将康复小区麻风病康复患者的溃疡率从28%下降至5%。

  邢少云说,麻风康复者其实就是身体有残疾的人群,可能是因为“麻风”这个历史特殊时期烙下的阴影魔咒,才让有的人产生偏见。

冯凤荣:医院坚守33年的“守护神”

  年1月,被称为“麻风病人的守护神”33年不动摇的冯凤荣当选“年感动海南十大人物”,入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

  颁奖词是这么描述这位女“守护神”的——

  “医院一所专收医院,当年刚满20岁医院工作,继承父业,当上了麻风医生,33年来,在别人甚至病人的亲友都不愿接近时,她以院为家,将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守护病人的生老病死,把33年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麻风村’,成为麻风病人最依赖的‘守护神’。

  坚是紧执,守是柔情,或笨拙而顽强,或执着而冷峻,但总能让人动容,令人折服。33年,青春逝去,红颜已老,不变的是她对责任的坚守。世俗没有逼退她对责任的坚持,时光没有消磨她守护病人的柔情,她的坚守,让与世隔绝的无助化成对世界的希望。”

冯凤荣给病人检查伤口。

女承父业妙龄女子成了“麻风医生”

麻风病人的“守护神”冯凤荣。记者刘孙谋摄

  医院位于儋州市大成至王五的公路旁,离王五镇墟还有八九公里。在一家养猪场大门旁有一条水泥路面的林荫小道,这就是通往医院的唯一道路。

  11月6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这里,沿着这条水泥路走几百米,三排白色的平房展现在眼前,俨然一个清幽的小村落,周围则散落着很多旧瓦房。在房屋前,三五名老人悠闲地坐在自家门口,抽着水烟、聊着天,不时还讲讲彩码。

  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大妈在给一名老大爷上药,老大爷的左手臂有多处溃疡,“要按时擦药,洗手时要注意伤口,”大妈一边上药,一边叮嘱老大爷。

  她就是医院唯一的医生冯凤荣。“上面刚发了药包,我在教他们自己护理伤口,”冯凤荣笑着说。

  在符广基的家门口,冯凤荣端来了一盆水,“把脚放里面。”55岁的符广基听话地把脚放进了装有热水的盆里,开始泡脚。冯凤荣说,“麻风病人患病后,他四肢的神经可能坏死,泡热水有助于病人脚部的血液循环。”泡了一会,冯凤荣拿出了一瓶白凡士林,擦抹符广基的脚。

  在进入医院工作30多年来,给麻风病人上药做护理是冯凤荣的工作,几乎天天如此。

  年底,刚满20岁、高中毕业的冯凤荣第一次走进了医院,医院的职工。此时,她的父亲冯家庚已经在这里坚守了17年。父亲是一名医生,医院工作,后来当上了院长。

  医院的第一份工作是放映员,晚上给病人和医务人员放电影。医院买了一台东方红牌拖拉机,她成为拖拉机司机。直到年,她被公派到卫生学校学习,三年毕业后回来,正式成为一名治疗麻风病的医生。

病人病症旁人闲话曾让她打退堂鼓   

  麻风病人跟别的病人不一样,病情严重时其病症体现为:肌肉溃疡腐烂,手脚趾萎缩或断裂,鼻梁塌陷,眼珠突出等,病人显得“面目狰狞,不忍睟看”。

  “当时年纪也小,看到这些病人,有点害怕”,冯凤荣说。此外,医院处在荒山野岭之间,没水没电,到了晚上漆黑一片。只有山风和不知名的动物不断地在嚎叫,让她感到十分孤独和害怕,医院住着。

  而让她受不了的还有来自旁人的歧视与嘲笑。“一个女孩子,做什么不好,偏偏去照顾这些‘麻疯子’”,一些人则直接骂她是“麻风仔”。如今,再说起这个话题,冯凤荣已经显得很坦然,然而在当时,冯凤荣心里充满了矛盾,每个月工资就这么低,才25块钱,还要受人歧视。于是上班不到三个月,她便打退堂鼓了,“我当时就跑回了家,不想干了。”

  看到她不肯去上班,母亲便劝她说,这可是个好工作呢,吃公家饭总比在家闲着强,不能像妈妈那样错过机会后,就后悔了。

  是坚持还是放弃?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她有点想回去工作了。

  而让她最后医院工作的是父亲冯家庚。“当时父亲就是专门治疗麻风病的,在看出我的担心后,父亲开导说,绝大多数的人对麻风病菌天生是有免疫力的,一般的接触不会被传染。”冯凤荣说。在父亲的影响下,她慢慢适应了,不再害怕麻风病人。

  身处在这种特殊的地方,从事着别人难以理解的职业,冯凤荣的终身大事是否受了影响?冯凤荣笑着说,她是医院工作的,后来男朋友知道后没有反对,两人顺顺利利地结了婚,生儿育女。

视病人为亲人守护病人一生

冯凤荣给病人检查伤口。

  当了5年的电影放映员和拖拉机司机后,医院决定派她去卫校学医,转行当医生。虽然不再害怕病人的病症,但有时病人无理的谩骂仍常让她感到十分委屈。

  “刚开始一些病人犯病的时候,我给他们治疗,可能是由于长期病痛心情不好的缘故,经常无故谩骂和嘲笑我,说的话十分难听。那时候我感到十分委屈,为什么我这样照顾你们,你们还骂我?”冯凤荣回忆说。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冯凤荣对麻风病人的护理和照顾,她通过自己的爱心和热情,慢慢赢得了病人们的尊敬和感激。

  在冯凤荣办公桌的抽屉里,摞了一叠发黄的本子,最上面的本子封皮上写着“吴卓坤”。翻开,本子第一页上的记载是:年1月5日,处方:四环素、川贝枇杷露……

  “吴卓坤的病很严重,双手的手指没了,双脚也都截了肢。”冯凤荣说。这个本子医院看病时,每天的用药情况。本子的最后一页上写着:年12月5日早上5:30,死亡。

  吴卓坤老人是患胃癌去世的,那天早晨,老人去世前连喊痛的力气都没有了,走的时候很安静。现在回想起来,冯凤荣依然感到有些难受,“这些人去世的时候,没有一名亲人在身边,很可怜。”

  吴卓坤的后事也是冯凤荣一手操办的,“医院开始,医院了,我给他看病,也看了16年,16年的朝夕相处,仿佛成了自己的家人一样。”

  像记载吴卓坤病情的本子,冯风荣一共还有27本。“看到这些本子,我就想起他们,他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在这里,我得照顾他们,负责到底。”33年来,自己到底亲手送医院生老病死的麻风病人,冯凤荣也记不清了,“每一个病人的离开,我都很难受,好像走的是自己的亲人一般。”

病人把她当贴心人大事小事都告诉她

  冯凤荣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病人们更是如此。

  对于冯凤荣的照顾和护理,麻风病人们心存感激的同时,大多已习以为常,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她已融入到自己的生活里,是一位比亲人还要亲的人。

  医院的吴淑花,跟冯凤荣差不多年纪,她说,她和冯凤荣年纪相仿,由于在麻风村里,也没有太多的人可以交往,所以两人就成了好姐妹,她有什么烦恼事都跟冯凤荣说,家里有了什么喜事也会告诉冯凤荣。

  因此,吴淑花在“麻风村”里结婚生子,孩子上学、当兵,这些,冯凤荣一直都是见证人。

  “我们有伤风感冒什么的,就直接找她,”吴大妈说。

  “要是冯医生不在这里了,回家了呢?”

  听到记者这个问题,吴大妈感到很奇怪,“不在这里,就打电话呗,一打电话,她就过来了。”

  冯凤荣住在王五镇上,“麻风村”里还有11名病人,她每隔1天都医院,给老人们检查身体、消毒、打针、开药。这11名病人的麻风病虽然早已治愈,但大多数都有身体畸残,行动不便,关节疼痛、胃疼、感冒等病痛时有发生。冯凤荣一来,就忙个不停,闲下来时,又去帮独身的老人做做家务,跟大家聊聊家常事。

父亲为麻风病操劳一生成她坚守动力

  从医院工作到现在,33年的光阴,将冯凤荣从一名妙龄少女打磨成掉了几颗牙齿的农家大妈。她说,如果不是父亲,她不一定能坚持到现在。

  冯凤荣的父亲冯家庚今年79岁,年,医院工作了34年的他才退休。

  11月7日上午,医院16年之后,冯家庚再次回到这里,不禁感慨万千。郑中农、符广基等病人看到冯家庚后,热情地打招呼。

  据冯家庚回忆,医院设在荒山野外,又搬了两次地址,没水没电,下雨的时候就接雨水,不下雨时,就到几公里的地方去打水沟的水,但水沟的水矿物质含量高,影响身体健康。医院最多的时候有多名病号,医生加护理人员有近10人,后来随着病人的减少,医生也一个接一个离开。到了年左右,医院就剩下他们父女俩了。年,他退休后,就只剩女儿一人了,一直坚守到现在。

  冯凤荣接过父亲的话说,她正是目睹了父亲等上一医院所做的种种努力,她才决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这里。

  医院现有的上级主管部门是儋州市皮肤病防治所。该所所长吴汉贤说,冯凤荣的工资很低,从25块钱慢慢涨,几年前工资还不到0元,近两年有了绩效工资后,她的工资才涨到多元。但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她能坚守岗位这么多年,实是令人感动。

记者手记:33年坚守演绎别样感动

  从一名妙龄少女到即将退休的半百老妇,33年来,医院里,冯凤荣年复一年地做一件事:照顾麻风病人。

  在这33年之中,冯凤荣经历了“谈麻色变”的时代,经历了外人的不解和嘲笑,同时也见证了一个个麻风病人艰难生存的人生。她能做的,就是照顾好每一个麻风病人,给他们温暖,让这些麻风病人享受一份难得的“尊严”。

  在这件事上,冯凤荣用33年的坚守,传达了一份对病人的尊重,践行了“终身纯洁,忠贞职守”的誓言。

  这就是坚守的力量。在平淡之中,在寂寞之中,用33年去诠释,诠释坚守的价值!

关于麻风病你应该知道的事儿 

谈“麻”色变的原因

  在人们的观念里麻风病十分可怕,是有历史原因的。麻风病毒比较顽固,潜伏期较长,一般感染后2至7年才会发病。对人体的危害相对较大,主要损伤人的浅表神经和远端肢体,导致眼部、手脚等严重变形。而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对麻风病毒了解不深入,也不清楚它的传播途径,因而没有发现非常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同时,大部分患者身处农村,由于贫困或交通不便等原因,病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也是人们畏惧它的一个原因。

麻风病并没有想象那样可怕

  其实,麻风病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也远没有艾滋病、结核病等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性大。首先,麻风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因而其传染能力相对较低;其次,绝大多数人对麻风杆菌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即使感染也不引起发病;第三,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麻风联合化疗方案,病人可直接在家接受治疗,用药1天后即可杀灭体内99%的麻风杆菌,多菌型病人规则服药2年、少菌型病人服药半年即可治愈,并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复发。因此,只要我们努力做到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能有效治愈麻风患者,控制传染,预防畸残,在全社会达到最大限度控制和消灭麻风病的目的。

一般人对麻风杆菌都有免疫力

  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其次是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但是,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就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据了解,大部分的成年人对麻风病都有一定的免疫力。

  (据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新华网、西楚网综合整理)

?版权声明:本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njlz2010.com/yfzl/123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