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痛忽视危害大,教你一招缓解,超灵!
大家有没有经常背痛经历?背痛是现代中年老人群高发的一种关节病变疾病。很多长期坐办公室工作的白领一族和长期在外劳作的工作族,最容易患上背痛的问题。
腰背痛彻底根治有困难,治疗后非常容易复发,因此背痛是非常令人头疼的疾病。导致背痛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不注意背部的保养,日常工作不注意合理科学的运动导致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种治疗背痛非常有效的方法,医院,自己就可以治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部分的腰背部疼痛是由于肌肉挛缩,外伤或脊柱变形造成的。腰背部疼痛疾患它不仅存在于脑力劳动者中,也广泛地存在于体力劳动者中,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症状。腰背部疼痛因治疗困难、疗程长、容易复发的特点,已成为现代社会难以医治的痼疾,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导致背痛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原因在于人们不懂得背部的日常养护,长时间静坐之后,没有对背部进行合理的舒缓导致的。同时还有一些由于飞寒导致的疼痛问题。有些人因为背痛是一个小毛病,没有及时合理的指导,最终导致疾病的恶化,因此出现问题之后,不能忽视,要及时治疗。下面我们来看看导致背痛的原因。
1、不正确的姿势
长时间的不良坐姿、不良站立、不正确的躺卧以及常处于特殊体位。
2、急性腰扭伤
不正确的姿势搬、抬重物,或腰部活动时肌肉未能适应、腰部活动范围过大。
3、肩周炎
肩周炎会引起肩关节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范围会不断加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后背疼痛
4、退行性改变及骨质增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自然退化。骨质增生可刺激组织或压迫神经引起疼痛。
5、颈椎病
当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时,如果牵拉到第四、五、六颈椎的脊神经后支,就会导致出现背痛。事实上,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甚至视物模糊,吞咽模糊都是颈椎病的症状表现。
6、呼吸系统引起的背部疼痛
不少呼吸系统疾病如胸膜粘连、肺癌与结核等,也可能引起肩背疼痛,但一般在后背、侧背或肩胛部。
导致背部疼痛原因有很多,对于内脏病变导致的背部疼痛,医院做合理的相关治疗。而由于颈椎疾病、肩周炎和寒气入侵导致的背部疼痛,则可以使用艾灸来达到缓解疼痛和治疗疾病的效果。艾灸是由艾叶制作而成的。艾叶驱寒效果非常高,并且具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痛、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艾灸治疗背痛效果好,不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
艾灸简介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主要方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治疗背痛方法
施灸方法: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穴位顺序:背部施灸时,选穴是比较关键的一步。一般每次选3-5个穴点,首选穴是肩井,天宗,秉风,背输穴,肩贞然后选取痛点。
1、肩井位置:正坐位,在肩上,当大椎穴(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
2、天宗位置: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3、秉风位置: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4、背俞穴位置: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经第一侧线上,即后正中线(督脉)旁开1.5寸处。
5、肩贞位置: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艾灸治疗背痛问题,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治病良方,大家可以去专门的艾灸馆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自己购买艾灸条在家治疗。但是在家进行艾灸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可能造成一些不良后果。下面我们来看看,艾灸治疗疾病的一些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3、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4、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5、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6、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7、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