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是一种继发于肠道感染后发生的无菌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由外界因子和遗传因子相互作用所致,主要症状表现为关节肿痛、发热、腹痛和腹泻等。肠道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需进行长期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非甾体消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等。本病经规范有效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病因
肠道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由肠道细菌感染及遗传因素所致,无传染性,本病多见于有细菌性腹泻的人群及有家族史的人群,不洁饮食及免疫力低下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主要病因
肠道病原体感染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感染病原体包括耶尔森菌、耶尔森假结核杆菌、痢疾以及志贺菌、福氏志贺菌、肠炎发生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空肠弯曲菌等。
遗传因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基因阳性的个体患病概率大,肠道感染后的反应性关节炎常与HLA-B27阳性相关,亲属中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发病率明显增高。
好发人群
有细菌性腹泻的人群、有家族史人群诱发因素不洁饮食不洁饮食后容易发生肠道感染,病原体感染后,通过血液和细胞途径,活动度低(即培养阴性)的病原体或其菌体成分被运输到关节,从而引起肠道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的概率增大。
免疫力低下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出现细菌感染,可能诱发肠道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
症状
肠道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症状及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乏力等症状。随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关节活动障碍及关节滑膜炎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
关节症状、关节外表现其他症状患者感染肠道病原体严重腹泻会造成乏力。
并发症
关节活动障碍、关节滑膜炎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实验室化验、关节液培养、细菌血清凝集试验、X线检查、MRI检查治疗
肠道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易反复发生及进展,一般需进行长期持续性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非甾体消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等。
一般治疗
患者应充分休息,调节好情绪,避免心理压力过大。急性期应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病情严重时应禁食,并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不宜长期饮酒,当急性炎症症状缓解后,应尽早开始关节功能锻炼。药物治疗
非甾体消炎药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泼尼松抗生素头孢曲松预后
肠道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如果及时治疗可以治愈,不影响自然寿命。对于反复发作的肠道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可能导致关节畸形伴出现活动障碍。缓解期每半年复诊一次,通过采血、便常规及影像学检查有无感染和关节破坏。
饮食
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
饮食调理
主食应以好消化的食物为主,如面条、面片、粥类等。
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
戒烟、限酒,禁食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禁食油腻、油炸食物,如肥肉、炸鸡、烧烤等。
护理
肠道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患者注意正确用药,注意休息,减少关节活动,保持充足睡眠,定期复诊,关节炎症急性期禁忌参加各种运动,以避免关节炎症放大。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指导病人正确服用。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肝硬化、肾功能不良和甲状腺功能低下者慎用糖皮质激素。
日常生活急性发作期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减少关节活动,可贴敷膏药,缓解疼痛。应注意保暖防风,对关节疼痛明显的部位采取一定的包裹,使其能防寒、防潮,避免风、寒、湿邪过分侵袭。
特殊注意事项
关节炎症急性期以休息为主,禁忌参加各种运动,以避免关节炎症放大,关节疼痛和水肿加重,恢复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但需要适度,每次不超过1个小时,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预防
平时要合理膳食、三餐规律、饮食规律、不吃生食、戒烟、戒酒。注意加强锻炼,增强身体体质和免疫力。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或者有家族发病史的人群应做遗传基因检测。
预防措施
平时注意饮食,不吃生食,如生牛肉、海鲜等,避免胃肠道感染。
养成运动的习惯,每日规律、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避免每日高度紧张、焦虑不适,易诱发疾病。
改善居住环境,避免潮湿、阴暗的居住环境。
宋永忠教授
宋永忠老师,世界中医骨伤联盟主席、CCTV-1健康顾问、天天养生堂健康嘉宾、北京北苑中医门诊部院长、团中央青企副秘书长、中医师承导师、中医世家、骨伤专家、京城名医。秉承医理、自成一脉;以宋氏中医正骨、宋氏气血调理,成为中式正骨的传承核心(治疗患者数十万人,培养正骨学生上万人,收徒多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