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到冬天全身关节就发冷酸痛,冬病如何治

      

近段时间气温骤降,天气越来越冷了,让人不知不觉中已经触摸到了冬日的严寒气息!而冬季的气候让民众患上寒症的概率极高。随着气温渐凉,关节痛、容易感冒、鼻炎咽炎发作、浑身无力、抵抗力下降,这些症状是不是您也有?

俗话说:“夏有三伏,冬有三九”,“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冬季一到,很多患者都开始担心了,因为他们又要开始饱受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各类呼吸系统疾病以及风湿骨病、颈肩腰腿痛、腹泻等“寒性”疾病的折磨了,不过,“三九”却是治疗这些冬病的好时机。

你是否已经错过今年夏天的三伏贴?

那么你不要再错过今年冬季的三九贴!

三九天马上就要来了,您的抵抗力够吗?

可要抓紧时间提前准备哟!

那么到底什么是所谓“三九”?

什么是所谓“三九贴”呢?

下面小编将给大家一一予以解答。

概况介绍

“三九贴”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学说核心,根据“冬病夏治、夏病冬养、冬病冬防”的原理,在每年三九天用中药外敷特定的穴位,借助经络的传导作用,以疏通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协调阴阳平衡,以达到增强抵抗力、预防和祛除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

“三九”即为二十四节气“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在节令上为“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冬季用药物敷贴穴位不仅能巩固夏日“冬病夏治”敷贴的效果,还能控制疾病的发作,达到冬夏皆治,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治病原理

《黄帝内经》认为“天人相应”,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冬季天气寒冷,因此选在“三九”时节进行穴位贴敷,扶正祛邪,调补阴阳,不仅能够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而且也会对夏天三伏贴的疗效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

该法选用某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制成膏药,在“三九”天里敷贴于人体的特定穴位,引起穴位局部皮肤充血,甚至起泡,激发经气,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达到扶正固本、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御寒冷能力的功效。

适应症状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

(2)消化系统疾病: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等。

(3)妇产科疾病: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等。

(4)风湿骨病: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肩、膀、腰、腿痛等。

使用时间

按照中医传统理论,“三九贴”是“三伏贴”的延续,患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及其他慢性病患者都适合,如果已经贴过“三伏贴”,最好再继续贴“三九贴”以巩固治疗,有可能减少冬季发病几率。需要提醒的是,“三九贴”无须都挤在“三九”第一天,只要每次贴敷间隔十天即可。即使夏天没有贴三伏贴,冬天仍然可以贴三九贴。贴敷治疗三年一个疗程。医生建议最好三年内的每个三伏天和三九天都要按时贴。

一般是冬至后至三九结束期间,间隔9天一次,共三次。条件允许的,可以在冬至前预贴1次,三九结束加强贴1次,这样效果会更加理想。每贴后4—12小时,或有麻痒、灼热感、起泡即取下。贴后局部有灼热、微痛、痒感,皮肤潮红,少数起泡,贴后色素沉着,均属正常反应,说明经穴刺激作用明显,达到更好的效果。

贴敷时间

预贴:年12月12日---年12月20日

初九:年12月21日---年12月29日

中九:年12月30日---年1月07日

末九:年1月08日---年1月16日

加强:年1月17日---年1月25日

禁忌人群

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烧期间不能贴敷;

皮肤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不宜贴敷;

特殊体质及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以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的不适宜贴敷;

2岁以下的孩子、孕妇、对胶布过敏者慎用;

咯血,活动期肺结核,严重心脏病患者慎用,发热患者暂缓贴治。

注意事项

1、贴敷“三九贴”期间,如起水疱,应注意保护创面,避免感染,及时处理或擦烫伤软膏,医院就诊。

2、一些女士担心皮肤留下印记,可缩短贴药时间。

3、贴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少食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忌食海鲜、鱼、虾等易致敏食物。限制烟酒。

4、贴药当日不洗冷水澡、游泳或进行剧烈活动。

5、一般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由于个体皮肤耐受性不同,请根据病人个体差异可适当调整贴敷时间。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了解更多资讯    







































北京中科白癜风
白癜风早期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jlz2010.com/tjyy/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