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镜治疗结核挑战高难度,高龄老人解疼痛

绝大多数人听到“肺结核”这个病都会退避三舍,主要因为它具有传染性,但是你听说过“胸椎结核”吗?胸椎结核属于脊柱结核之一,以往脊柱结核中以腰椎结核最多。近年来以胸椎多见,腰椎次之,其次是骶椎和颈椎等。胸椎结核常形成椎前和椎旁脓肿,也可出现在后纵隔区或沿肋间向胸壁发展。椎体病变因循环障碍及结核感染,有骨质破坏及坏死,有干酪样改变和脓肿形成,椎体因病变和承重而发生塌陷,使脊柱弯曲,腰背部可出现“驼峰”畸形。由于椎体塌陷,死骨肉芽组织和脓肿形成,可使脊髓受压或血供受累而发生截瘫。

74岁的李老先生常年有胸背痛等症状,三个月前摔跌后明显加重,完善CT等检查发现胸7、8椎体病变,拟“胸椎骨折”收住入院。入院检查后:胸7、8椎体局部后凸畸形,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双下肢肌力减退。胸椎X光片、CT及核磁检查显示:胸7、8椎体骨质破坏严重,胸7、8椎体形态消失,周围结核脓肿形成伴脊髓、神经受压。诊断修正为:“胸7、8椎体结核伴双下肢不全瘫”,而此时在院的李老先生胸背部疼痛症状渐进加重,卧床翻身困难。

李老先生说自己胸背部疼痛多年,偶有腰腿痛或下肢麻木等症状,门诊就诊一直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当被确诊为胸椎结核时,患者不明白:为什么发病早期,没能及时查出结核的存在呢?科主任吴战坡博士查房时解释到:常规的脊椎拍片及CT检查,特别是在病变早期,只是表现为椎间隙变窄,难以发现椎体破坏和脓肿,容易漏诊误诊。因此,常被当做脊椎退变、肌肉、韧带劳损进行治疗,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

患者胸椎结核确诊后,积极予以口服抗结核四联药,并控制监测CRP和血沉,患者胸背部疼痛症状逐渐加重。根据患者目前主要症状、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经高增鑫副院长主持在科内讨论指出:目前患者诊断明确,胸7、8椎体结核,胸椎椎体骨质破坏严重、伴椎旁脓肿,椎管内浸润,压迫脊髓和肋间神经,严重影响脊椎稳定性,随时有全瘫的风险。对该患者来讲应在全身抗结核药物的应用下,尽快行手术固定稳定脊柱,必要时二期孔镜行“胸椎管减压、脓肿清理”。近日,骨科团队为患者行胸椎5~10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胸背痛病情明显改善,可以正常翻身、坐位吃饭。

脊柱固定手术后,胸背部疼痛症状较前明显好转,但脊髓神经受压症状改善不明显。经科室再次讨论,结合患者CT阅片,高院长决定行微创孔镜下胸椎管减压、病灶清理、脓肿清除术。手术60分钟顺利完成,微创切口不足1cm,术后第二天患者面带微笑,可以脱拐行走,自诉胸部束带紧缩感消失,手术疗效立竿见影。

高增鑫副院长介绍到,骨与关节结核是最常见的一种肺外结核,它好发于脊柱,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截瘫。由于脊柱结核的特殊性,不能轻易的做病理检查,且病理检查的阳性率也低。所以,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通常难以鉴别。因此,很多患者都是治疗了很久之后才发现是结核。该病起病缓慢,有低热、乏力、盗汗、消瘦等症状,并同时出现局部疼痛、畸形,有时可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如上肢麻木、下肢疼痛、麻木无力、胸前束带感等,一定要提高警惕,医院做相应检查方可确诊,以免延误治疗。

椎间孔镜下清理结核脓肿具有不出血、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明显优势。微创手术降低了开放手术的诸多风险,微创外科是外科学的发展趋势,同样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先进探索方式。高增鑫副院长说:“微创手术已经成为跨越活动期脊柱结核保守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中间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多数患者可以顺利进入稳定期,只有少数患者需要进入开放手术治疗的范畴。同时,早期微创孔镜手术也能为早期病因、病理学诊断创造提供依据,减少误诊误治。本例患者因病程较长、症状较重,先行开放固定稳定脊柱,避免脊髓神经进一步灾难性损害,配合服用抗痨药物二期行孔镜微创脓肿清理,效果显著。骨科团队将进一步深入讨论,更好地规范手术治疗,提高脊柱结核的治疗水平。”

专家介绍

高增鑫

医院骨科副主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博士;国际创伤矫形学会核心会员,中国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微创专委会常委,医院脊柱微创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

擅长脊柱脊髓疾病及创伤的诊治,尤其是局麻下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等微创治疗腰腿痛和颈椎病;近年来进一步应用内镜成功为椎管内肿瘤、转移瘤、脊柱结核、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脊柱骨折患者微创解除病痛;参编《骨科疑难问题解析》(主任医师/教授查房丛书);主持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课题:经皮全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成功为90~岁高龄老人实施椎间孔镜手术,引发新华网、星岛日报等海内外媒体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jlz2010.com/ssjj/8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