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别伪市场化专家建言打破IPO利益链

告别"伪市场化"专家建言打破IPO利益链

频道实行总钮文新认为,新股发行的定价进程包括三次定价,即企业自我定价、券商询价、终究肯定发行价。目前IPO进程中,三次定价都不透明。三次定价当中,最开始的首次定价是比较公道的,但是到了一级发行市场上,定价就不再公道。"第二次定价是主承销商拉来一堆抬轿子的,然后关起门来定的一个价格。"吕随启称。新股发行时,1二级市场存在巨大的价差。以48只新股为例,多数都在上市首日涨幅到达44以上。吕随启认为,这是发行定价中机构相互"抬轿子"等行动出现的条件。而高发行价的根源在于定价进程的不公平性。不公平体现在:一是上配售与下配售不公平,过度赋予承销商权利,优先配售给公募基金;参加上配售的投资者还要先在二级市场持有股票,下投资者则不需要。2是券商"直投 保荐"模式不可行,保荐市场和券商直投市场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发行价定得越高,发行人融资越高,大股东套现越多,券商的发行费用越高,直投部分变现越多,券商与发行人的利益机制一致。3是证监会的监管是行政监管,不能凌驾于司法之上,成为司法的前置条件。比如投资者权益遭到侵犯,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而不是证监会不理就立不了案。吕随启对《第一财经》表示,要打破券商的"直投 保荐"模式,让保荐机构回归到"中介"的身份。同时,要避免其他机构"抬轿子",就要取消下配售,让全部机构和散户公平地交换供求信息,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上直接对接,不给寻租套利留空间。存量发行"跑偏"作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第一个配套措施,2013年12月2日,证监会发布《首次公然发行股票时公司股东公然发售股份暂行规定》,将老股转让引入国内市场,以促进新股公道定价,解决股市"三高"。但是,随后的"奥赛康事件"证明,老股转让制度不但没有解决"三高",还给老股东的套现提供了条件。钮文新举例称,发行定价1块钱,开盘价10块钱,这之间出现了价格断点,背后是股票供给断点。"在10块钱那个地方,只有需求,没有供给。"钮文新说,这个断点构筑一个残酷的事实,就是价格容易被操纵。他表示,存量发行恰好可以用在这个点上。解决开盘时只有需求方没有卖方的状态,国际上有过成熟经验。比如开盘价特别高,开盘瞬间监管层就要调查,是谁在买点上买了这么多股票。监管层此时会参与,去调查是谁在买、是否是还要继续买、能接受到多高的价格,以后监管层告知承销商去组织一批股票出售给白癜风缘由他。然后,重新开盘。"发行阶段老股转让没有任何意义。"钮文新说。"现在设置了首日涨幅限制,触及上限进行临停。本来是要通过这个机制冷却市场的,但是今天看到的结果是上来的股票连续几个涨停板,当天换手率百分之零点几。"对外经贸大学首席研究员苏培科认为,存量发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市首日没有供给的局面,但是最后为了规避法律,在上市前提早让老股转让了。《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公司公然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白癜风缘由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苏培科认为,改革不能总是受制于老的规则,老的规则是建立在历史遗留问题上的,法律需要及时调解。吕随启说,从根本上讲,中国股市的"融资市"本质没有变,这也是企业和券商勇于大胆"化装冲关"、监管层面对问题不能下决心去依法监管的缘由。苏培科则表示,虽然注册制要以基本制度、基本框架完善为条件,但这其实不代表不弄注册制。"条件不成熟我们就修建条件,否则条件永久不成熟。"




转载请注明:http://www.njlz2010.com/ssjj/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