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是骨结核疾病家族之中的一员,该病发病率较高,为全身骨关节结核的第一位。近几年来,脊柱结核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神经外科疾病,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作为骨结核中比较常见的一类,脊柱结核却因为发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等因素很容易被患者所忽视。
脊柱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病变,约90%继发于肺结核,绝大多数是通过血液传播的,累及椎管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椎体病变不仅会造成骨质破坏及坏死,椎体还可因病变和承重发生塌陷,使脊柱形成弯度,棘突隆起,背部有驼峰畸形,此症状在胸椎结核里表现的尤为明显。一旦椎体塌陷,死骨,就可使脊髓受压,严重者甚至可至截瘫。
脊柱结核可发生在任何年龄。20世纪50年代前以儿童为多见,近年来青壮年病例居多,病变多发生在腰椎,随后依次为下段胸椎、胸腰椎、上段胸椎、颈椎和腰骶椎。腰椎结核多见于成人,病变局限于椎体的上下缘,很快侵犯至椎间盘及相邻的椎体。椎间盘破坏是本病的特征,因而椎间隙很窄。
脊柱结核的致病原因是什么?
脊柱结核主要是由于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杆菌属于裂殖菌纲、放线菌目,分枝结核杆菌又分为牛型、人型、鸟型和鼠型四种。人体初次感染结核病以后,脊柱结核病变很快扩展到局部淋巴结,结核菌通过淋巴结进入血运,再扩散到全身。
结核菌喜欢生长在血液丰富的地方,脊椎椎体以松质骨为主,它的滋养动脉为终末动脉,静脉血流到这里速度缓慢,结核杆菌容易停留在椎体部位。
脊柱结核基本症状有哪些?
全身症状:
患者倦怠无力,食欲减退、午后低热、盗汗和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偶见少数病情恶化急性发作。体温39℃左右,多误诊重感冒或其他急性感染。相反,有病例无上述低热等全身症状,仅感患部钝痛或放射痛也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局部症状:
疼痛
患处钝痛与低热等全身症状多同时出现、在活动、坐车震动、咳嗽、打喷嚏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夜间痛加重,疼痛可沿脊神经放射,上颈椎放射到后枕部,下颈椎放射到肩或臂,胸椎沿肋间神经放射至上、下腹部,常误诊为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等。
姿势异常
是由于疼痛致使椎旁肌肉痉挛而引起。颈椎结核患者常有斜颈、头前倾、颈短缩和双手托着下颌。挺胸凸腹的姿势常见于胸腰椎或腰骶椎结构。正常人可弯腰拾物,因病不能弯腰而是屈髋屈膝,一手扶膝另手去拾地上的东西,称之拾物试验阳性。
幼儿不能伸腰,可使其俯卧,检查者用手提起其双足,正常者脊柱呈弧形自然后伸,而患儿病椎间固定或脊旁肌痉挛,腰部不能后伸。
脊柱畸形
颈椎和腰椎注意有无生理前突消失,胸椎有无生理后突增加。自上而下扪每个棘突有无异常突出特别足局限性成角后突,此多见于脊梓结核,与青年椎体骺软骨病、强直性脊柱炎、姿势不良等形成的弧形后突与圆背有别。
寒性脓肿
就诊时70%~80%脊柱结核并技有寒性脓肿,位于深处的脊椎椎旁脓肿借x线摄片CT或MRI可显示出。脓肿可沿肌肉筋膜间隙或神经血管束流注至体表。
窦道
寒性脓肿可扩展至体表,经治疗可自行吸收,或自行破溃形成窦道。窦道继发感染时,病情将加重,治疗困难,预后不佳,应尽量避免。
脊髓压迫征
脊柱结核特别是颈胸椎结核圆锥以上患者应注意有无脊髓压迫征,四肢神经功能障碍,以便早期发现脊髓压迫并发症。
脊柱结核手术后一般卧床休息6~8周,脊柱疼痛减轻,原有脓肿消失,体温趋于正常,血沉下降,脊柱结构稳定者,可锻炼起床。先自理生活琐事,随后逐渐加大活动量,并坚持化疗满疗程。
结核病虽然“可怕”,但它是“可防可治”的。一旦患者发现感染了结核,一定要坚持正规的治疗。比如,传染性肺结核的彻底治愈时间一般需要服药6至8个月,并且中途不能漏服和间断服药。如果私自停药或间断服药,不但极易复发,还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耐药后,治疗难度增大、周期延长,大约需要18至24个月,治疗费用也成倍增加,给患者和家庭带来重大的负担。早期发现结核病情对治疗也至关重要。如果发现有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有咯血、痰中带血等结核可疑症状者,应及时到当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目前已有人已白癜风怎样能治疗好吗治白癜风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