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着关节结核的治疗过程

骨与关节结核炎症性病变愈合后,无法恢复原先的解剖结构,呈现的是层层叠叠样的增生,ct上表现为“老鼠洞样改变”,本院的前辈称为“骨瘢痕”

第五:活动期关节结核手术治疗适应症的再讨论伴随着关节结核的治疗过程,其手术适应症一直受到争议关节结核发展过程中病理变化复杂,关节结核手术和关节结核内固定手术,创伤大,患者经济负担重不同的手术医师对手术适应症有不同的理解和掌握不同的教科书有不同的说法 简而言之关节结核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为出现非手术治疗无法缓解的脊髓功能障碍时,是手术的最佳适应症

第三:如何理解关节结核时的脊柱不稳?关节结核的脊柱不稳,与脊柱退行性变导致的脊柱不稳是两回事情关节结核脊柱不稳多出现在活动期,关节结核造成的脊柱不稳多数经过保守治疗和微创治疗可以得到痊愈关节结核活动期由于炎症的作用和骨质的破坏,患者出现腰背痛,拾物试验阳性,凡是关节结核就进行内固定治疗就可能造成治疗过度这样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加上卧床休息,多数能够得到治愈对于结核破坏形成较大椎体间的空洞,这时的脊柱才是真正的脊柱不稳对于椎体形成较大空洞的患者我们仍然应用微创治疗的方法,患者的脊柱重新获得稳定在广泛应用微创技术治疗关节结核时,切开手术的指征是:患者出现了 非手术方法无法治愈的脊髓受压

第四:不能造成医源性不稳,然后再进行脊柱的稳定性重建军事训练时,训练官有一句话叫“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军训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磨练官兵承受困难的能力这句话如果运用到关节结核患者的治疗中就是极大的错误,对病人来说这叫“雪上加霜”事实上,没有医师存心这样做,给自己创造困难为病人治疗的原因是,缺乏对关节结核疾病的深层次的思考,缺乏创新的意识、理念和技术

第六:“关节结核病灶内放置内固定物有助于病灶的愈合”,是正确的结论吗,还是为了把内固定物放到病灶内的借口?前辈治疗关节结核中广泛应用的卧床休息,同样能够达到稳定病灶防止脊髓损伤的的目的,为什么一定要进行内固定求得脊柱的稳定不能否认,现在的脊柱外科医师手术技术的高超建立在错误的判断和治疗方法基础上的,即使再精湛的手术技巧,于治疗效果无补所以有人提出的“关节结核病灶内放置内固定物有助于病灶的愈合”观点,值得重新讨论

第二:关节结核可以进行微创的引流治疗骨与关节结核手术治疗的一个原则是:伤口内不能放置引流条,否则一定形成窦道这个原则也罢,结论也罢,经验也罢,是不正确的伤口内放置引流物后容易形成窦道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不是引流物的原因,而是手术本身的缺陷造成的我们治疗关节结核时,每个病人都会放置引流管进行长期冲洗和引流,结果都没有形成窦道原因是经过一定时间的局部化疗,病灶内的结核杆菌被杀死了,拔出引流管后,引流道当然能够自然愈合因此没有必要对关节结核形成的脓肿大动干戈,能够0.6cm伤口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切15cm甚至30cm!

活动期关节结核内固定是一个可以安全应用的有效的方法但是一定要讲适应症这个适应症就是,出现了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和脊柱畸形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其他情况下不主张使用

在前辈开创事业的基础上,后来人始终没有放弃努力随着近年来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内置物材料质量的提高,国内广泛开展了关节结核的内固定手术治疗但不主张脊柱内固定广泛应用在关节结核治疗上

第七:“老鼠洞样改变”不是关节结核的手术适应症,重新认识愈合期关节结核病理变化关节结核愈合后还有什么需要讨论的?有必要,因为有人认为,关节结核愈合期椎体呈现“老鼠洞样改变”,是病灶复发的病因,只有切除之而保无逾这样的观点,本人不能苟同按此“老鼠洞”理论,四肢骨髓炎后愈合期的病人,都应该进行大段胫骨、股骨的切除,定制假体进行肢体重建这样的观点是缺乏对关节结核愈合期椎体病理变化的正确认识,容易造成治疗过度

第一:从疾病的原因分析,关节结核是炎症性疾病与肿瘤性疾病不同,不需要完全切除外科脓肿治疗的原则是:哪里有脓肿,就从哪里切开我们根据外科脓肿治疗的原则对关节结核进行引流冲洗,根据临床结果观察,完全可以达到一般感染治疗的效果,但是结核性脓肿治疗的时间比一般感染治疗时间较长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njlz2010.com/gjjhzd/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