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细雨润青山,姹紫嫣红花千树”。春天的到来固然让人心情愉快,但春天也是多种传染病高发的季节。每年的3月-5月,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时,也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学校等人员密集型聚集场所深得这些传染病的偏爱!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其实就是病毒感染,大家不要认为患有手足口病了就非常严重了。手足口病分为轻症和重症两种,大部分手足口病都是轻症(与一般感冒差不多,只是外在表现差别),重症的非常少(合并严重并发症)。大家可以把手足口病看做成流感一样的疾病就行了,一般都没事,极少严重的会死亡。但若是重症手足口病时孩子会非常快的出现精神改变(激惹、萎靡),呼吸急促、费力等症状,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死亡。
遇到这种情况,医院,交给专业人士处理。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手足口高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医院就诊。
6.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流行性感冒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2.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3.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5.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6.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6月前婴儿由于接触患者机会较少,同时母体传给患儿体内的抗体滴度较高,所以一般不会发病。成人也可能患水痘,但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
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两季高发,其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接触传染源发病率可达90%以上。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预防措施:
1.不要接触病人。患者是水痘的唯一传染源,所以如果所在地出现有水痘病例,就不要带孩子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场所,医院也尽量不要去,那里本身就是细菌病毒聚集的地方。
2.适时停课。如果幼儿园或者学校班级里出现了感染水痘的小朋友,家长应该提出停课,学校也应主动停止上课及大型聚会和活动。
3.隔离观察。如果孩子不小心直接接触过病人水痘疱疹的液体、被病人污染过的用具,或是有被患者飞沫碰触到的可能,应将孩子隔离观察两到三周。
4.增强抵抗力。平时要让孩子多锻炼身体,坚持运动,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5.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水痘具有免疫时间超长的特点,只要感染过一次,几乎就不会再发生。所以建议家长们都带孩子去疾控中心接种疫苗。
结核病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除毛发和牙齿外,人体其他器官系统都可能受到感染而发病,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肺结核占各种类型结核病的80%以上,是结核病的主要类型。
(二)结核病传播途径?
结核病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唱歌、大声说话时,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可经其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为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而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飞沫核,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含菌的飞沫核被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相关研究显示,每个肺结核患者一生可以传染10-15人。
(三)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或血痰,有的人会有低烧、盗汗、胸痛、食欲差、疲乏和消瘦等。有咳嗽、咳痰2周及以上,咯血或血痰等症状的人,通常叫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时,要想到自己有可能患了结核病,应及时、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四)肺结核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检查的方法主要有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和胸部影像学检查。实验室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包括针对痰液等标本,进行涂片、培养和快速分子生物学检查,准确性较高。就诊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留取合格的痰标本或其他标本。
(五)肺结核可以治愈吗?
肺结核患者坚持规律用药并完成规定的疗程后(6-9个月),90%的患者可以被治愈。任何治疗的改变应通过医生决定,如果不按时服药、不完成疗程,易造成结核菌耐药。一旦发生耐药,疗程会延长且容易导致治疗失败。
(六)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什么?
一旦被诊断为肺结核,要尽早接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遵从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树立信心;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需佩戴口罩。
(七)肺结核治愈后还有传染性吗?
肺结核患者经过规范治疗,通常情况下传染性会很快下降,接受治疗数周后,痰内结核菌将明显减少,多无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按照规定的治疗方案完成全疗程,达到治愈标准后,痰中查不到结核菌,就不再有传染性。
(八)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就会发病吗?
人体一旦感染结核菌后,将终身携带病菌,约有10%-15%的感染者会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成为新患者并继续传染给其他人。
(九)肺结核的易感人群
一般来说,所有人都是肺结核的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的人感染结核菌后更容易发病,如幼儿、老年人、尘肺患者、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术的人、HIV(艾滋病毒)感染者,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等,体弱多病、营养不良、体型消瘦的人也容易发生肺结核。
登革热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目前人类是主要的感染人群。今年来多个地区频繁出现阵雨天气,阵雨天气是蚊子孳生繁殖的最佳时机,因此多地发生登革热疫情大量传播扩散的严重现象发生。
二、登革热的主要症状
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蚊子蚊叮咬后,一般经5-8天的潜伏期后发病,可表现为:
1.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持续发热3-5天,甚至一周不退。
2.疼痛:感到严重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背痛、后眼窝痛等。
3.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4.皮疹:发病后3、4日出现红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5.其他: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会出现皮肤出血、脑出血、休克等症状,病情严重恶化的可造成死亡。
三、如何预防登革热?
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防止蚊子叮咬是预防登革热传播的关键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保持室内外花盆托盘无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理干净。
2.室内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应经常洗瓶换水、清洗根须。
3.添置防蚊措施。家庭应安装纱门、纱窗、蚊帐等实物屏障;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4.外出时,应注意采取防蚊措施,最好穿浅色长衫长裤,身体裸露部位要涂上防蚊水、花露水等防蚊产品,防止蚊虫叮咬。
5.人群对登革热是普遍易感的,所以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要合理饮食及锻炼身体,增加自身对登革热的抵抗力。
重要提醒:登革热需要积极预防,尤其在高发季节,热带、亚热带区域进行积极灭蚊、防蚊。如果有可疑的病史、或者是出现可疑的症状时,需要及时检查,及时诊治,以免传染给家人。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此外,也可见头痛、寒战、肌肉疼痛,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和处理加工食物前需认真洗手;
2.注意饮食卫生,所有食物(特别是贝类海产品)均应彻底煮熟才食用;
3.有呕吐或腹泻征状的人士,切勿上班或上学,并应及时就医;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猪头肥、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多发于儿童,呈散发或流行,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可形成暴发流行。
儿童的腮腺炎,多由于急性感染所致。细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局部红、肿、热、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预防措施:
1.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或聚会。
2.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
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在学校最好有保健员进行监控,定期排查,增加晨检,做好健康教育;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医学观察;出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机构,并做好活动场所消毒,同时尽早对易感人群进行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
5.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既往未患病或未接种过疫苗者)要密切观察。
为了更好预防疾病的发生,我们家长做好下几点: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定期用各种空气消毒剂喷酒房间。注意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温度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的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注意从小给孩子必要的身体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以锻炼幼儿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增强体质减少患病。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多是因为抵抗力弱,耐寒能力差造成的。因此建议家长从春天起用冷水为孩子洗脸,增强孩子的抗寒能力。
3.注意孩子的衣着,孩子穿衣要适当,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要以脊背无汗为适度。很多家长把孩子包裹得很严密,误以为这样就不会得病。其实孩子活动量大、容易出汗,衣服就穿得太多了,孩子不能动,一活动就汗水淋淋,风一吹就易感冒。所以及时增减衣服十分必要,一味地“捂”并不可取。平时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衣服,让孩子稍微感觉有点冷是比较合适的做法。
4.注意给孩子平衡膳食,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在饮食上可以多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多给孩子喝水也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5.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注射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
6.教育孩子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较为拥挤的地方。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如打喷嚏、咳嗽等。必须去人多的地方,必要时可以戴口罩。不要去患了传染病的儿童家串门。一旦孩子患了传染病,就应隔离,不要去幼儿园及公共场所,以免传染其他人。
7.孩子的被褥、衣物、手帕经常拿到阳光下暴晒,食具、玩具和便器要定期消毒,消除病原菌的传播。
春夏季节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的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如发生上述典型症状,医院就医,明确诊断,正确治疗,不要擅自处理,以防延误病情。
(内容来自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总务处
审核:吴振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