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较少见,一般表现为突发颈部疼痛、斜颈、活动受限等。容易与肌性、骨性、视力障碍性斜颈相混淆。早期正确治疗效果较好,延误治疗可残留颈部强直和颅底畸形。
几乎所有病例出现颈部疼痛、头颈偏斜、颈部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典型表现为头部向一侧倾斜,并向对侧旋转,颈部前屈、后伸、旋转活动受限,且伴有轻微活动时疼痛,不易自动或被动矫正。
一般认为,寰枢关节韧带松弛和颈椎发育畸形是半脱位原因。前者多因小儿继发炎症所致,多有发病前1-2周口咽部或颈枕不感染所致,向后或向前迁延至横韧带致其松弛,从而减弱其固定作用;另一方面炎症刺激致横韧带附着点断裂,在不良姿势或轻微外力作用下极易产生旋转性半脱位。而小儿脊椎钩突发育不良、允许过度屈曲及旋转、儿童头部重量较大等均是寰枢关节半脱位在小儿中出现的原因。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多靠颈椎X线片及CT检查明确。诊断标准:1、颈椎侧位片:测量齿状突与寰椎前结节之间距离,即寰齿间距大于5mm;2、张口位片:枢椎与寰椎侧块间距离不对称,寰齿间距大于3mm,寰底线中点垂线偏离齿状突平行线大于1mm;3、CT及三维重建直观显示寰枢关节半脱位改变。
许多儿童早期症状轻微且不典型,多以“落枕”就医,极易漏诊。诊断需要病史、颈椎张口位片、侧位片等检查,必要时行CT检查,即可明确诊断。但部分小二家长抗拒放射性检查,认为会对小儿身体造成损害,在这种情况下首诊医生建议观察,观察时间长短不一,最终会延误孩子诊断,造成不可逆等后果。
治疗上多采用枕颌牵引1-2周,效果满意后支具固定3-4周。颈部炎症时需要配合抗生素治疗。少数病人误诊或漏诊失去最佳保守治疗条件,枕颌牵引或颅骨牵引不能复位者可选择手术治疗。日前我科给一名漏诊3月余颅骨牵引无效患儿全麻下行“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患儿症状改善满意。
撰稿:脊柱科解勇
整理:李卿豪
此文章不转载收藏,实在可惜了!
您的分享,永远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