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3D打印技术在全球引发热潮。小到机器零件、玩具,大到汽车、房子,都可以运用3D打印技术制造。如今,这项热门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医疗行业,不仅改变我们的生活,还在帮助我们战胜疾病,维护健康。近日,医院利用3D打印技术,为一位先天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的患者实施了髋关节置换术及髋臼成形术。
3D打印技术,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系统,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金属粉末、陶瓷粉末、塑料、细胞组织等特殊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最终叠加成型,制造出实体产品。
●中德骨科完成首例3D打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髋臼成形术
54岁的郭先生是黑龙江省绥棱县人,从小就跛行,十年前出现双髋关节疼痛、行走困难。直到一个月前疼痛加剧、医院就医。今年6月中旬,郭先生来到了医院。经过相关检查后发现,郭先生是先天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髋臼已经失去了正常结构,装假体的部位存在骨缺损。
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的患者病变部位模型
以往像郭先生这样的髋关节置换手术,只能通过CT或核磁共振检查照出的二维图像判断受损部位及病情。如今,医院引进的3D打印技术帮上了大忙。3D手术的关键是在术前根据郭先生的右侧髋关节的情况制作一个模板,经过CT对郭先生的髋部扫描,将采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随后连接到专用3D打印机上,1:1地将患者的病变部位“打印”成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手术方案。
“术前可以根据3D打印出的模型决定术中植骨的部位及范围,术中可以利用3D导向板协助精准定位,保证手术的准确性。”医院关节科副主任栾旭成介绍,以前患者置换全髋关节的假体髋臼都是“均码”的,医生只能根据术中看到的情况进行打磨校正,现在术前进行3D打印模拟后,可以个性化定制假体髋臼。目前,郭先生接受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正在进行康复治疗中。
●3D打印技术,让骨科手术走进“量身定制”时代
传统的骨科手术,主要依靠X光片与CT等二维影像技术进行术前准备,它的缺陷在于平面化,往往需要医生有超强的立体空间想象力,在脑中构建患者手术部位的立体图。在复杂的手术中,即使临床经验再丰富的医生也可能出现术前准备不足的情况。而3D打印技术的出现完全弥补了这一缺憾。
应用3D打印技术的手术更具“精准度”和“前瞻性”。有了提前打印出的患者关节模型,医生可提前制定手术方案,可就术中应进行的步骤系进行提前演练,确保手术时更稳定和精准;另一方面,这也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术中不适、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3D打印技术是对传统医疗技术的有利补充,可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栾主任表示,医院现已将3D打印技术正式应用到骨科手术中。目前,此类手术主要针对与骨科中相对复杂、精细的手术,如人工髋关节置换、人工膝关节置换等。3D打印技术的应用,使骨科手术向个体化、精准化、微创化发展,这也标志着医院关节置换技术已经迈入黑龙江省先进行列,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
医院
医院
急诊24小时绿色通道开放
医院关节科医院关节科(骨一科)系统熟练掌握先进的骨科保守、微创和手术技术治疗各种骨关节病,是以关节镜和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技术为特色的科室。专家团队由骨科领域的优秀专家及医护人员组建,是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医疗团队,在现任关节学科带头人王毅教授(曾任哈医大一院关节科主任)的带领下,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
关节科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治疗方案,依据“能保守不微创、能微创不开刀,手术康复一体化”的治疗原则,以最简单、最适合、最有效的疗法,解除各种关节疾病。
关节科专家介绍诊疗范围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肿痛及关节不稳;膝内翻和膝外翻;强制性脊柱炎、关节化脓性感染、关节结核、痛风性关节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液病性关节炎、骨质疏松及病理性骨折等关节疾病。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关于骨科疾病的相关问题,可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如需预约专家号,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