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故事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

微信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13036.html

学习先进事迹争做时代英雄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习近平

朗读者

刘钰霖

中国导弹之母——谢希德

谢希德,固体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和表面物理的理论研究,是中国这两方面科学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被誉为“中国半导体之母”。

学术世家学贯中西

谢希德出生于顶级的学术世家,其父谢玉铭在光谱学和量子电动力学领域建树颇丰,被杨振宁誉为“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人。谢希德继承了父亲优秀的物理学基因,年谢希德从厦门大学数理系毕业后进入上海沪江大学任教;年她远赴美国史密斯学院专业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两年后以优等的成绩毕业;之后谢希德前往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所有科目均以最高分通过,毕业后她留校任研究员,此时她已获得了美国最权威的学术届的认可。

辗转归国研究半导体

归国还是留美,对于谢希德而言问题的答案是不变的。早在厦门大学求学期间她就曾写下“国家在巨变中,人类的历史正在重写,中国的前途有待于这辈青年的努力”的凌云壮志。然而归国之路步履维艰,谢希德的名字赫然位列美国限制出入境黑名单之上。最终在李约瑟的担保下谢希德与丈夫以结婚为由辗转英国,才得以回国。

回国后谢希德即被分配到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任教授,讲授六门课程并为其编写教材。年谢希德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之后谢希德曾参与筹建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并圆满完成任务,同时她与著名物理学家黄昆合著的《半导体物理》一书成为了我国半导体领域最早的专著。谢希德为我国半导体领域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尤其还是在冷战背景下,实属不易。

治学严谨任贤举能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努力宣传社会主义大学的新面貌”,这是谢校长为《复旦风》创刊号题写的贺词。

谢校长治学严谨,对学生学业要求严格。据学生侯晓远回忆,他递交的博士论文足足历经谢校长两轮修改才得以最终呈现,谢校长甚至会精细到外文人名拼写中的错误。此外谢校长还十分鼓励学生出国深造,据估计平均三天她就要为学生撰写一封推荐信,但同时她也多次叮嘱学生们要“学成回国,报效祖国”。

谢校长还提拔优秀青年教师,培育教学科研的栋梁。提拔名单上的青年学者,如葛建雄、陆谷孙、姜义华如今已是中国学界的一方泰斗,我们不得不感叹谢校长的识才惜才、爱才用才。

知足常乐奉献祖国

谢校长的人生波澜壮阔,她用满腔的爱国热血和精湛的专业知识推动了我国的半导体事业的发展。但同时她终其一生也在与病魔作斗争,骨关节结核、植物性神经早搏、乳腺癌没能阻挡她前进的步伐,她曾言“我这个人知足常乐,能够活到60岁就非常满足了,超过60岁的每分每秒,我都会用来为教育科研事业、为人民、为社会工作”。

谢校长的精神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我们青年学习的楷模。

感悟

谢希德院士的精神与故事令人感佩。旧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为了唤醒她,无数英雄豪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初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不愿战争再次蹂躏中华大地,无数知识分子站了出来,他们投身于教育与科学,在国内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谢希德院士正是其中一位,她将热忱与情怀献给了新中国。

很多人都有报国之心,但最怕空有满腔热血但没有报国之力,谢先生身体力行地为我们做了伟大的榜样。骨关节结核、植物性神经早搏、乳腺癌……她于一身病痛中为中国教育、科研事业奋斗数十载,为中国半导体事业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培养的多名学生如今也已经是学术界的一方泰斗,中国科学报称其为一生心怀祖国的“斗士”。先生已远去百年,但先生的一生将成为我们青年人前行的一笔标杆,她的精神与意志传递给我们矢志报国、拼搏奋斗的力量。

——祁飞羽

-END-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njlz2010.com/yfzl/12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