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皮肤缺损时使用腓肠肌皮瓣修复

所有患者都能独自用单拐辅助行走

膝关节髓内固定术通常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但是过程同样会有很高的再感染风险,最终导致膝关节以上截肢,这对患者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除了假肢不合适之外,失去肢体的痛苦,以及走路时较常人需要耗费更多的体力无疑都是对已经身心俱疲的患者雪上加霜

查看信源地址

因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感染、假体松动的概率不大,所以本研究入组的病例较少,而实验结果需要大样本研究进行验证另外,与其说截肢,患者更愿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接受至少3次较大手术,以达到保肢的效果

图 2:同一例患者的x线片,可见患者股骨和胫骨没有接触,髓内钉存在

图 1:一例行膝关节髓内钉固定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之前经过多次肘关节骨肿瘤清创术并接受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患者皮肤有多处窦道形成

结果:5例患者治疗中无人死亡,并且经过前两个阶段后没有出现败血症等相关并发症其中两例患者在第三阶段发生深部感染,另外有一例患者发生应力性骨折所有病例在术后6-8个月腓骨已经融合,下肢短缩的平均长度为3.8cm

图3:第一阶段,清创术清除髓内钉及坏死骨组织,使用抗生素骨水泥作为填充物,并用临时的外固定固定股骨和胫骨来使断端稳定

在试图行膝关节固定术前的手术次数基本上都在7-15次之间(平均10次),并且配合长时间的系统使用抗生素所有病例都曾被告知膝关节以上截肢术是唯一的治疗选择所有病例都有髓内钉感染性松动合并皮肤窦道形成,以及股骨与胫骨之间骨缺损情况的发生

(3)第三阶段:把外固定踝关节骨软骨损伤改为内固定

针对于这一问题pedro c.等学者提出了一种替代疗法—带血供的游离腓骨移植加坚强固定治疗膝关节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在2008-2012年间他们使用这种方法治愈了5个此类患者其中包括4男1女文章在今年7月份的injury 杂志上发表,现介绍如下:

刘宇雷

图6:手术3年后患肢达到稳定融合并且无感染迹象

(2)第二阶段:去除抗生素骨水泥并移植对侧带有血供的腓骨骨皮瓣

手术操作:

图4:第二阶段,去除骨水泥并使用对侧带血供的游离腓骨皮瓣移植到患侧,吻合腓骨血管与腘血管,并继续使用外固定架进行临时固定

(1)第一阶段:运用清创术清除髓内钉和骨水泥,使用抗生素骨水泥作为填充物和外固定固定针的定位点如果有皮肤缺损时使用腓肠肌皮瓣修复

资料搜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集:2008-2012年间共5例膝关节髓内固定术后失败伴感染的患者(4男1女),年龄为39-71岁(平均57岁)5例患者行膝关节融合术的指征均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图5:第三阶段,去除外固定架并用普通钢板进行坚强内固定术后6个月x线示骨愈合良好

编辑:




转载请注明:http://www.njlz2010.com/tjyy/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