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体位不当致脊髓受压
护理目标:病人呼吸逐渐平稳,无明显缺氧
2 病人是否了解出院后自护知识
3 病人了解疾病治疗过程,并能在出院后按照要求实施
4 脊柱结核病人行病灶清除术后,注意观察其双下肢运动、感觉、大小便等情况若功能改善,表示已解除脊髓受压;若功能变差,则可能为脊髓水肿等,应及时报告医师作相应处理
重点评价:
(2)卧于带头的石膏床上翻身,以避免直接翻身不当造成脊髓、神经损伤
主要表现:关节不适,挛缩畸形
1 病人进食食物的质地与进食的方式是否依吞咽困难程度而定
2 手术后脊髓水肿
重点评价:
(3)锻炼过程中,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活动后精神不振、疲乏无力、疼痛加剧、病情加重等,应暂停锻炼
一、焦虑
3 全麻术后病人在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并有专人守护,避免呕吐物误吸
九、术后潜在并发症--气胸
(5)了解痊愈标准,避免过早中断治疗①全身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好,血沉正常②局部无明显症状,无脓肿或窦道③x线片显示脓肿消失或钙化,无死骨或已被吸收、替代,骨质疏松好转,病灶边缘骨轮廓清晰或关节已融合符合上述三项者表示病变已停止④起床活动一年或工作半年后仍能保持上述三项指标者,表示已基本治愈⑤若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后,一般情况变差,症状复发,血沉增快,表示疾病未治愈,或静止后又趋活动,仍应继续全身治疗;若x线检查再次出现脓肿及死骨,或发现原来病灶清除仍不彻底,应考虑再次手术
主要表现:
3 病人对病程与治疗过程茫然,不知如何巩固手术疗效,达到康复
2 全麻术后未清醒时
4 病人家属及社会(如单位)等支持系统状态良好
2 用石膏绷带、牵动等制动以缓解肌痉挛和疼痛其护理参照骨科常用外固定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重点评价:
1 病人未接受过专业知识教育
4 一旦出现窒息,迅速吸出异物,必要时气管切开
3 病人术后是否出现瘫痪或瘫痪加重
七、有发生褥疮的危险
护理目标:
(2)活动量根据病人耐受能力而定,以不感到疲劳为宜,且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护理措施:
4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皮肤干燥、无汗
1 呼吸、吞咽困难
2 轻瘫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护理措施:
(2)适当休息
2 长期卧床的病人,主动翻身、坐起、鼓励下床活动(截瘫或脊柱不稳者例外)
2 误咽、误吸后呛咳、频死感
主要表现:
护理措施:
3 病人术后的脊髓、神经功能得到及时观察,出现异常时能得到及时处理
2 高流量吸氧
1 病人及家属是否了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与方法
相关因素:关节结核
十、知识缺乏:功能锻炼及出院后自护知识
护理措施:
1 病人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与方法
护理目标:
1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与方法
3 病人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后,应保持引流通畅
(4)坚持药物治疗,因为骨关节结核病灶进展较慢、血液供应较差,影响药物的渗入,因而用药时间较长用药时间根据结核病灶的不同而异:①膝、肘、腕、踝、手、足等中小关节结核用药时间为1年左右②肩、髋、骶髂、脊柱等大小关节结核用药时间为2年左右③观察药物毒副作用,定期到医院检查血象、血沉、肝功能、听力等,并向医师汇报主观症状
1 病人所进食物的质地与进食方式符合病情需要
1 向病人及其家属反复说明卧床休息的必要性,强调脊柱结核轻瘫病人不能下地活动,以免导致瘫痪或瘫痪加重
3 然后大小便功能障碍:尿潴留、便秘和腹胀
1 病人了解体位不当可以导致瘫痪或瘫痪加重之严重后果,并能配合维持适当的体位
2 病人未因体位不当而致瘫痪或瘫痪加重
五、疼痛和肌痉挛
主要表现:呼吸浅快,患侧呼吸音低,叩诊呈彭音
2 病人全麻术后是否处于妥善的体位,并得到专人照顾
骨与关节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病变,原发病灶多在肺部,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常见部位为脊柱,其次是膝关节、髓关节和肘关节临床表现为全身的结核中毒症状和局部症状,后者依部位不同症状有异,病灶可形成脓肿,并可沿筋膜间隙流向远处脓肿在脊柱可出现相应的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合并有瘫痪治疗是整体与局部兼顾全身治疗包括休息、营养、一般支持疗法和抗结核病的应用;局部治疗则是制动、脓肿穿刺、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和手术(病灶清除术)护理措施根据不同的部位而定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焦虑;②躯体移动障碍;③自理缺陷;④营养不足;⑤疼痛和肌痉挛;⑥有发生窒息的危险;⑦有发生褥疮的危险;⑧潜在并发症--瘫痪或瘫痪加重;⑨术后潜在并发症--气胸;⑩知识缺乏:功能锻炼及出院后自护知识
2 病人害怕锻炼加重病情
(1)术后1-2天内有发热时,则不宜锻炼,以免引起疼痛,加重心脏负担,使病情恶化
重点评价:
重点评价:
相关因素:胸膜损伤
3 脊柱结核病人翻身时,注意保护病灶部位:
1 病人及其家属是否能配合维持适当体位
相关因素:
1 颈椎结核并有咽后壁脓肿
2 制动措施是否适合于病人个体
六、有发生窒息的危险
护理目标:
三、自理缺陷
1 密切观察胸椎结核病人行病灶清除术后的呼吸情况,是否伴有紫绀
护理目标:病人疼痛和肌痉挛症状解除或减轻
1 首先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下肢发硬、颤抖无力且软弱
3 病人不了解出院后自护的重要性与方法
2 病人全麻清醒前能得到妥善护理
2 病人畏惧锻炼
2 指导病人进食食物的质地与进食方式:根据吞咽程度选择质地松软、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糖、丰富维生素与果胶的软食、半流质乃至流质,进食速度均匀且慢,防止食物呛入气管而窒息
(3)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粗纤维、丰富果胶成分的饮食,以保证营养的需求
1 病人局部疼痛和肌痉挛是否减轻或消失
相关因素:
二、躯体移动障碍
2 病人胸腔闭式引流是否通畅
护理措施:
(1)颈椎结核病人翻身时,应有专人保护头颈部
相关因素:
参照骨科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参照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八、潜在并发症--瘫痪或瘫痪加重
以上一~三均参照骨科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1 一般情况差,体温较高,截瘫或椎体不稳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2 病人是否出现因体位不当所致瘫痪或瘫痪加重
5 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病程与治疗程序,尤其是出院后的配合,以巩固手术疗效,达到康复目的
(1)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骨与关节结核的病程较长,疗效缓慢,完全康复需1-2年,出院后仍需共同配合治疗,才有可能治愈,并减少复发率
2 病人能进行功能锻炼
2 继而感觉功能障碍:麻木
主要表现:
1 病人不了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与方法
四、营养不足
1 病人呼吸是否趋向平稳
1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颈椎结核出现咽后壁脓肿时可导致吞咽困难
3 合并截瘫或脊柱不稳者,鼓励病人作抬头、扩胸、深呼吸、咳嗽和上肢运动,同时进行被动活动并按摩下肢各关节,以防止关节粘连、强直
4 进行功能锻炼时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