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患者的要求,医院二病室蒋之主任约谈骨结核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患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变进展,出现食欲减退、全身不适、乏力、盗汗、体重下降与贫血等全身中毒症状。间歇发热,常为低热,偶见少数急性发作体温达39度。部分病例无全身症状表现,仅感患部周围钝痛或放射痛。
2、局部症状;
A、疼痛是脊柱结核最常见的主诉症状,多为钝痛或酸痛,伴局部压痛及叩击痛。在活动、咳嗽时加重,夜间痛加重。疼痛可沿脊神经放射,上颈椎放射到后枕部,下颈椎放射到肩或上臂,胸椎沿肋间神经放射至上、下腹部,常误诊为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等,下段胸椎可沿臂下神经放射到下腰部或臀部,腰椎结核病变多放射到大腿,易误诊为椎间盘突出症。
B、脊柱活动受限、姿势异常,脊柱生理曲度改变,椎旁肌保护性痉挛以缓解疼痛。颈椎结核病人常有斜颈、头前倾、颈短缩和双手托着下颌。胸腰椎或腰骶椎患者在站立与行走时呈挺胸凸腹姿势,使重心后移以减轻体重对病变椎体的压力,拾物试验阳性。
C、脊柱结核常伴有寒性脓肿,环枢椎病变可有咽后壁脓肿引起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中下颈椎脓肿出现在颈前或颈后三角,胸椎结核椎体侧方呈现梭形或柱状脓肿,可沿肋间神经血管束流注至胸背部,偶可穿入肺、胸腔。胸腰椎、腰椎的脓肿可沿一侧或两侧髂腰肌而下流注于腹膜后,进一步至髂窝、腹股沟、臀部或腿部,骶椎脓液常汇集在骶骨前方或沿梨状肌经坐骨大孔到股骨大转子附近,可引起腰大肌刺激症状,导致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D、局部畸形,随着病变发展,由于椎体破坏塌陷与变形,颈椎可出现生理前突消失,胸椎生理后突增加,出现局限性成角后突畸形。腰椎结核导致腰椎曲度变直或后突畸形,有时伴有侧突畸形。
E、窦道寒性脓肿可扩展至体表,自行破溃形成窦道。
F、脊髓压迫征,脊柱结核合并截瘫大约有10%,早期的多表现感觉障碍,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运动障碍,自觉行走笨拙,双下肢发僵、颤抖、或发软无力、易于跌倒等,腰椎结核压迫部位一般位于圆椎以下,较少导致截瘫,多为根性压迫或刺激症状,椎管受累较重压迫马尾神经,也可导致截瘫,患者下肢乏力、不能行走、大小便障碍。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是诊断脊柱结核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在发病初期,常规X线检查难以发现病灶或确定病灶性质,在感染后6个月左右,常规X线摄片才能显示出病变。X线片将脊柱结核分为4型:边缘型、中央型、骨膜下型及附件型。X线平片早期征象表现在大多数病例先有椎旁阴影扩大,随着椎体进一步破坏,显示有骨质破坏和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椎体终板发生不规则的骨质破坏或丧失正常的轮廓,终板软骨下骨的部份有缺损或椎体外形改变,部分患者出现椎体骨质稀疏,受累椎旁双侧软组织阴影扩大或出现微细的钙化等。后晚期可发现椎体塌陷、空洞、死骨和脊柱曲度变直或局部后突畸形等。
2、CT检查能显示脊柱结核细微的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小片状钙化和对椎管内的侵犯,还可以行CT引导下脓肿穿刺术,脊柱结核CT的影像学分为4型:A、碎片型:为最具特征和发生率较高的类型。椎体破坏后残留许多小的碎骨块,椎体整体形态丧失,椎旁有低密度的软组织阴影,其中常有散在的死骨或钙化碎片。B、溶骨型:椎体前缘,软骨下骨或中心有骨溶解性缺损区。C、局灶硬化型:溶骨区附近出现硬化带。局灶硬化型骨破坏为慢性骨感染所致的骨修复改变。D、骨膜下型:椎体前缘有参差不齐的骨性破坏,椎旁软组织中常可见环形或半环形钙化影。
3、MRI检查在脊柱矢面、轴面和冠面等均可扫描成像,具有软组织高分辨率的特点,对脊柱结核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MRI可清晰地显示椎旁软组织的轻微肿胀,早期的椎体骨破坏。可用于观察脊髓有无压迫、受压范围和脊髓有无变性。
三、实验室检查:
1、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对诊断意义不大,但对未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则提示已受结核杆菌感染或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当呈现强阳性表示机体处于超敏状态,发病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结核病的一项参考指标。
2、血沉虽不能作为诊断之用,但定期反复检查血沉,常可帮助推断某种疾病的发展情况。骨关节结核定期复查血沉,目的在于从血沉的增速、逐渐减慢和恢复正常过程中,推断结核病情是否发展加重、逐渐稳定或治愈。
3、C-反应蛋白升高是结核感染的重要早期指标,如果感染控制,迅速恢复正常,变化规律和血沉相似。
4、结核杆菌培养、鉴定、药敏试验,细菌学诊断是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脓肿穿刺结核杆菌快培,对确诊有重要价值,其阳性率达50%,对耐药病例特别是耐多药者,可根据药敏试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医院医院:csszxyyfkyy
白癜风的根治方法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