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核菌感染T细胞干扰素释放检测在脊柱结核

作者:华裕忠程绍云姜国红赵明伟

选自:中华医学杂志,,96(27):-.

脊柱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之一。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TB-DOT)和结核分枝杆菌荧光核酸聚合酶链反应(TB-DNAPCR)检测技术虽然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但分别因灵敏度、特异度不高及标本获取难度较大等因素影响而难以满足临床诊断。结核菌感染T细胞干扰素释放检测(T-SPOT.TB)是近年新兴的检验技术[1,2,3]。本研究通过对脊柱结核确诊病例和疑似但非脊柱结核病例同时进行血液T-SPOT.TB、TB-DOT和CT下穿刺所得病变坏死组织TB-DNAPCR检测,探讨T-SPOT.TB在脊柱结核快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年1月至年6月,医院住院已确诊脊柱结核病例共例,均经术后组织病理检验或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年龄(36.2±15.8)岁,其中男76例,女46例;对照组为来自年1月至年6医院骨科住院患者共86例,均为疑似脊柱结核但经病理检验等实验室检查及1年临床随访完全排除的非结核病例,年龄(38.6±14.5)岁,其中男50例,女36例。

2.方法:

(1)T-SPOT.TB:采集肝素抗凝静脉血5ml,按照试剂盒(英国OxfordIm-munotec公司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判断:阴性斑点数为0~5个,有反应性样本应为抗原A或抗原B斑点数减去阴性对照孔斑点数≥6判为阳性;如果阴性对照孔斑点数≥6,有反应性样本应为抗原A或抗原B斑点数≥2倍阴性对照孔斑点数判为阳性。(2)实时荧光定量TB-DNAPCR:按照试剂盒(广东达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说明书要求进行。主要实验操作为提取相应病例的病变、坏死组织,然后进行样本消化处理、核酸提取、PCR扩增,每次扩增设立强阳性、临界阳性、阴性、样本空白对照。(3)TB-DOT:静脉采集血清严格按照结核分枝杆菌抗体胶体金法诊断试剂盒(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说明书要求提取血清标本进行操作,结果按照说明书判定。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T-SPOT.TB检测例脊柱结核确诊病例组肝素抗凝静脉血阳性例,阴性17例;86例对照组阳性10例,阴性76例,灵敏度为86.1%,特异度为88.4%。TB-DOT检测例脊柱结核确诊病例组静脉血清阳性85例,阴性37例;86例对照组阳性32例,阴性54例,灵敏度为69.7%,特异度为62.9%。TB-DNAPCR检测例脊柱结核确诊病例组病变、坏死组织阳性69例,阴性53例;86例对照组阳性7例,阴性79例,灵敏度为56.6%,特异度为91.9%。T-SPOT.TB与TB-DOT比较灵敏度与特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SPOT.TB与TB-DNAPCR比较灵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例脊柱结核病例和86例非脊柱结核病例3种试验结果

三、讨论

脊柱结核如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制止病变发展,避免手术治疗而采用药物治愈[4]。脊柱结核诊断金标准依然依赖于对术后组织进行病理检验及结核分枝杆菌病原学检查。传统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具有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的特性;直接涂片及浓缩集菌法阳性检出率又很低。

TB-DOT操作最为简便,但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单位蛋白抗原是一种脂蛋白,其他分枝杆菌中也存在,和大肠杆菌同源蛋白有30%以上的交叉,也可存在于卡介苗(BCG)中,这种特性使得该试验有较高的假阳性。在本研究中,86例对照组中有32例阳性,假阳性率为37.2%[5],证实了交叉反应的存在;而且,结核抗体的产生个体差异较大,与遗传背景有一定相关性,无论抗原怎样刺激都存在抗体应答的阴性人群。这两种原因导致其灵敏度和特异度都不是很高。本研究中该试验的灵敏度为高于TB-DNAPCR低于T-SPOT.TB;其特异度远远低于其他两种方法。综合评价,该试验对脊柱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难以令人满意。

TB-DNAPCR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快速等特点,该技术在肺、脑膜、泌尿系统等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检测中应用较广,且检测标本大多集中在痰、体液、各类灌洗液等类型,在骨关节结核术前穿刺标本检测中报道较少,且所见报道检测标本都来自术后[6,7]。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术前对脊柱结核病变、坏死组织穿刺技术要求高、风险大,需借助CT等大型设备;患者组织损伤大、痛苦大、花费高,患者难以接受;组织标本种类、获取数量和质量不一定达到检测要求而影响检出率,为提高阳性率往往需多次穿刺等,使该技术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中该方法对脊柱结核诊断灵敏度仅为56.6%[7,8],主要原因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为绝对需氧菌,其分裂繁殖取决于病灶中氧分压,与肺等其他部位结核相比,骨、关节结核病灶中氧分压较低,结核分枝杆菌数量相对较少有关,从而影响了TB-DNAPCR阳性检出率[9]。在特异度方面,TB-DNAPCR由于采样污染、试剂污染、实验室污染、扩增结果实验室判定错误以及引物本身的实验室设计缺陷等原因,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本研究中,对照组86例病例中有7例假阳性,(经病理检验确诊为化脓性脊柱炎),考虑与此有关。尽管如此,该方法对脊柱结核诊断的特异度高达91.9%,与国内相关报道基本一致[10],与T-SPOT.T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远远高于TB-DOT。综合评价,在脊柱结核快速、明确诊断中,有较高价值。不足之处是,取材困难,不利于术前及早期诊断,且临床PCR实验室建立有很高的软、硬件要求,医院推广普及难度较大。

T-SPOT.TB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的新的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检测外周血标本[1,2,11],国外报道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高达89%和98.1%[2]。该方法是利用酶联免疫技术,运用两种优化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混合多肽,刺激机体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的细胞因子(IFN-γ);通过检测产生IFN-γ的T-淋巴细胞数量,来诊断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由于这种效应T-淋巴细胞存活期较短,且无论患者是否有临床症状,一般在病原体被消灭后就消失,故该试验有较高的灵敏度。研究发现,ESAT-6和CFP-10是由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中特有的一段名为"RDI"的基因序列编码产生,只存在于致病性分枝杆菌而不存在于大多数环境分枝杆菌和卡介苗中,这种因素使该技术有着较高的特异度[12,13]。

血液T-SPOT.TB检测随着发病部位的不同其灵敏度也有差异。该技术对肺外结核的检测灵敏度可高达94%,特异度可高达88%[14,15]。研究发现,肺外结核中淋巴结核灵敏度为%,骨、关节结核为83.3%,且无浆膜腔积液患者远远高于有浆膜腔积液患者的灵敏度,也证实该技术对肺外结核的诊断价值较高[3]。本研究结果显示其灵敏度远高于其他两种方法;特异度为88.4%与TB-DNAPCR接近,远远高于TB-DOT[3,16,17]。综合评价,该技术对脊柱结核的快速、明确诊断价值最大。

综上所述,T-SPOT.TB标本采集方便、简单,实验过程不受特殊仪器设备所限,医院可以开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可靠,虽然检测过程比较繁琐,时间略长,但综合评价优于TB-DOT及TB-DNAPCR,是非常理想的脊柱结核辅助实验诊断指标,对脊柱结核早期、快速诊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略









































?北京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北京白癜风防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jlz2010.com/tjyy/1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