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起,全国各级实验室陆续开始使用QuantiFERON-TBGold(QFT)来确定潜伏性结核感染和结核病的辅助诊断。年11月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颁布了《WS—肺结核诊断》以及《WS—结核病分类》两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将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作为结核病临床诊断的方法之一,并于年5月1日正式实施。按照国家规定,符合“影像学有活动性结核病病变及IGRA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病例。
本期小Q讲堂,小编通过3个病例展示QFT如何一步步发现藏匿的“结核君”,逮捕真凶。
病例三:皮肤结核
皮肤结核是一种多为结核分枝杆菌、少数(5%-25%)为牛分枝杆菌[1]引起的少见肺外结核。对于过敏性体质儿童或细胞功能低下者,卡介苗接种也可能会引起皮肤结核。皮肤结核由于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易造成误诊。
一位7岁大的女医院就诊[2]。通过回顾病史,了解到其病情开始于3年前,起初只是发低烧;紧接着头皮、后背、左手肘关节相继出现了窦道。刚开始呈现丘疹状,后发展为结节和脓疱,最后导致皮肤引流窦道形成。最初诊断为化脓性脓肿并开始广谱抗生素治疗。一段时间治疗后,效果不佳,窦道排出液细菌和真菌培养为阴性,最终转诊到结核病专家组进行咨询。
图1.左手肘关节处肿胀,并伴有两个窦道溃疡,周围有水肿并被不健康的疤痕组织覆盖该女孩三个月前出现咳嗽、有痰、低烧、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但没有与结核病人接触史;接种过包括卡介苗(BCG)在内的所有疫苗,家庭成员也都健康。相关检测如下:
呼吸系统检查:上胸部扩张减少。
胃肠道、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并未发现重大可疑之处。
实验室常规检测:血糖水平、肝肾功能均正常;血常规检测:总白细胞数/mm3,血红蛋白8g/dL,红细胞沉降率98mm,尿和粪便检测也无发现异常。
结核相关检测:TST检测为阴性,痰涂片和抗酸染色连续三次均为阴性。
免疫学检测:全部指标正常,包括CD3、CD4、CD8和CD56。QFT检测为阳性。
组织活检:由于女孩母亲拒绝做皮肤组织活检,因此无法进一步检测。
影像学检测:胸片X-Ray显示双肺有不均匀的阴影,CT显示双肺实变。
图2:CT显示双肺实变
基于QFT阳性结果、皮肤病变形态以及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该女孩开始了短程的抗结核治疗。三个月后治疗效果良好。痰培养阳性,皮肤溃疡排出物培养确认为结核分枝杆菌(MTB)。最终,九个月抗结核治疗后,皮肤溃疡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结论
该病例说明了在无病原学诊断依据、TST为阴性的情况下,QFT阳性提示为疑似结核病的重要性。
以上病例充分说明了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望闻问切”的重要性。对疑似结核病例始终持有怀疑的态度对准确的诊断十分重要,QFT在整个诊断过程起到了关键的提示作用,特别是对于像无病原学诊断依据的菌阴肺结核、较难取样的肺外结核病,QFT医院尽快识别结核感染,启动预防性、实验性或标准的抗结核治疗,为患者减轻痛苦。
更多的精彩案例分析,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