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对食管小溃疡的认识争议颇多,有食管单纯溃疡,有疱疹性食管炎,有食管克罗恩病等等,在“早癌热”的今天,任何疾病的早期发现均是一件造福患者的幸事。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作者:李冉丁敬献(山东省消化病防治中心)
审稿:赵洪礼(山东省消化病防治中心)
定义
食管克罗恩病是一种食管慢性、非特异性的全壁层肉芽肿性炎症,少数食管克罗恩病患者无症状,往往经内镜或X线检查才发现和进一步进行检查确诊。广义地讲指克罗恩病累及食管,食管病变是整个克罗恩病的一部分,克罗恩病在亚洲人群的发病率虽然远低于西方人群,但最近十余年来克罗恩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却明显上升。
病因
克罗恩病的病因迄今未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感染:由于其病理学表现类似结核病,过去有人认为本病可能由结核杆菌引起,现在多认为克罗恩病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但未证明任何病毒和本病的发病有关。
2.遗传:临床显示在同一家族成员中的发病率较高,在不同种族间的发病有明显差别,提示其发生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可能与多基因或多因子控制的遗传有一定关系,如NOD2/CARD15、DLG5、IL-12、IL-23、TNF2α、OCTN、ATG16L1等。
3.免疫反应:因本病主要病理改变是肉芽肿性炎症,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常见的组织学变化。常出现肠外损害,如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硬化性胆管炎等,且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能使病情缓解,提示存在细胞免疫异常。
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急性突发起病,急性期食管克罗恩病因有食管炎或食管溃疡常引起吞咽疼痛,疼痛多位于胸骨后,口腔、咽部可见溃疡。一些患者可发展为慢性病变,可导出现吞咽困难和吞咽疼痛、恶心,常伴有食欲不振、倦怠、体重减轻,可伴有发热、关节痛、结节性红斑、贫血及干燥综合征等胃肠道外表现。
检查
1.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呈轻、中度贫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且与炎症活动程度相关。病变活动时血清第Ⅷ凝血因子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及其他急性时相性反应物如α1抗胰蛋白酶、α1抗糜蛋白酶、α2球蛋白、β2微球蛋白、A淀粉样蛋白等均可升高。近年发现,抗酿酒酵母抗体可能是克罗恩病的特异性标志物。
2.其他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食管克罗恩病的食管黏膜以炎性改变为主,内镜检查特征性表现:最早期食管黏膜变化为多发性,边界清晰的隆起性小红斑,其周围黏膜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在上述病变基础上形成口疮样溃疡,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病情进一步发展,食管黏膜溃疡增大呈线形,长0.5-3.0cm,宽0.5-1.0cm,深0.1-0.5cm,边缘呈挖掘状,有些溃疡表面覆盖有坏死组织形成的膜,由于炎症侵袭食管黏膜下层,使其表面的黏膜层高低不平;以后病变部位可见多发性口疮样溃疡和(或)线状溃疡,溃疡底部覆盖白色纤维素,溃疡边缘呈红色;严重时受累食管壁因组织纤维化,增厚和狭窄而呈“花园浇水管”状;病变局部的食管黏膜可有不规则息肉样结节,呈“鹅卵石”样外观。
诊断
克罗恩病缺乏诊断的金标准,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结核和其他非感染性炎症后作出诊断,并随访观察。少数食管克罗恩病患者无症状,往往经内镜或X线检查才发现和进一步进行检查确诊。内镜检查(包括经内镜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
1、克罗恩病的大体改变特点:肉眼可见的黏膜面的最早期的病变为小的阿弗它溃疡,典型的阿弗它溃疡发生在黏膜内的淋巴滤泡之上,相邻的黏膜肉眼检查是正常的。当阿弗它溃疡扩大时,可融合为大的深在的纵行线状溃疡,边缘黏膜水肿。深在的不连续的溃疡将水肿的非溃疡黏膜分隔呈岛状,形成典型的铺路石样改变,也可见到炎性息肉和假息肉。
2、内镜活检的诊断:在有非干酪样肉芽肿时,局灶性的慢性炎症,局灶性隐窝结构异常和非干酪样肉芽肿是一般公认最重要的在内镜活检标本上诊断克罗恩病的显微镜下特点。非干酪样肉芽肿加上至少1个其他形态学特点(局灶性慢性炎症或局灶性隐窝结构异常)就可以考虑确诊为克罗恩病。但应在确诊克罗恩病前作抗酸染色或者结核杆菌DNA的PCR检测,并结合临床排除结核。未见非干酪样肉芽肿时,内镜下诊断克罗恩病的形态学指标包括局灶性(节段性或不连续性)隐窝结构异常、局灶性慢性炎症(包括黏膜下淋巴细胞聚集)、活动性炎症处的黏液分泌存在、阿弗它溃疡、刀切样深在裂隙、神经肥大和神经节细胞增多等。在临床和内镜观察支持克罗恩病的情况下,排除结核后考虑克罗恩病。在困难的病例,食管、胃和十二指肠活检,如发现肉芽肿或局灶性活动性炎症,可帮助克罗恩病诊断的建立。
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
食管克罗恩病是一种肉芽肿性食管炎,如作为克罗恩病的一部分,与其他消化道炎症疾病容易鉴别。如单独存在,则需要与食管结节病、食管真菌病和食管结核病进行鉴别诊断,前者较难鉴别,后者可通过细菌和真菌培养或涂片染色检查作出鉴别诊断。有些食管疾病酷似食管克罗恩病的表现,其中食管贝赫切特病与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尤为困难。食管肉瘤样变、食管静脉曲张、反流性食管炎有时也易与食管克罗恩病混淆。也有食管癌与克罗恩病并存及食管克罗恩病癌变的报道。
治疗
1.药物治疗:(1)皮质类固醇为中、重度患者活动期首选药。常用制剂为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布地奈德(布地缩松)是新型皮质类固醇制剂,抗炎作用强。(2)免疫抑制药包括硫唑嘌呤、巯嘌呤(和甲氨蝶呤。由于此类药物作用慢,一般用药3-6个月起效。(3)氨基水杨酸类制剂包括柳氮磺吡啶、美沙拉秦。
2.对症及支持治疗
(1)抗分泌剂为减轻食管炎症症状、促进溃疡愈合,治疗食管克罗恩病常合并用抗分泌剂如质子泵抑制剂。尤其是在应用皮质类固醇期间和合并有克罗恩病累及胃十二指肠者,并用抗分泌剂甚为有效。
(2)营养支持治疗多数食管克罗恩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应及时补充少渣的要素饮食,进食困难、有食管瘘管形成、不能保证热量需求者,应予全胃肠道外营养。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liushiyi
yxj.org.cn来稿邮件主题为:医院+科室+姓名小编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权威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