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又分为两步,第一步单纯病灶清除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关节结核则在药物的辅助下广泛开展病灶清除术第二步重建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病灶清除的基础上关节结核内固定的应用逐渐增多周劲松等研究了结核分枝杆菌对材料的粘附能力,成为关节结核病灶内放入植入物的重要理论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更是广泛开展了各种病灶清除、病椎切除后的内固定手术,关节结核的手术切除范围越来越大
关节结核的治疗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抗结核药物发明前,人们认为结核病的预后是“十痨九死”,1930年结核病的病死率约为550/10万这一阶段关节结核的治疗主要以“疗养院疗法”等被动保守治疗为主1911年albee和hibbs开始采用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关节结核,而1934年日本骨科学者ito等报告应用病灶清除方法治疗10余例腰椎结核,由于没有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该手术方法因疗效不佳,没有获得推广前路在病灶处理不佳的情况下,极易造成复发第二阶段是抗结核药物发明后,结核病的疗效大为改善,致死率有了明显下降,当前约为9.8/10万